高考查询网 > 高考资讯 > 正文

读大学读研读博士学这么长时间值得吗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这个问题是问“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尤其特指读研和读博上,是否值得”。

这一题的答案,我觉得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论述读研读博在学术上对于个人的作用。

且不说读研和读博的学术研究对社会的作用,我想单独说说个人生活。

不管是读大学、读研、读博、打工、创业、待业、旅游,这些标题并不是那一段时间生活的全部。

一.我想先说说我的大学。

本科在家乡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学习生物科学专业。按我自己的话来说,本科对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个很有性价比的四年时光。

第一年的时间,我活跃在学生会,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当时觉得大学就应该多体验,进入大学都是这种心态??去尝试。然而回头看,我收获的只是自以为的所谓的“社会经验”;我打了两年辩论赛,一直担任院队队长。让我欣慰的是,我练就了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也有了不错的口才;我尝试了两次买卖,也就是在开学的时候组织同学卖新生用品,赚的钱加起来也不超过五千块。

在那个时候,很多同学都说?你毕业后去创业吧,你可以去做生意。但是当我看到那么多销售岗位的竞争激烈和极低的门槛和鸡血的工作状态,我其实非常害怕。我并不认为口才好就应该去做销售,而且我害怕那种给自己打鸡血每天拜一拜成功学的状态。

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花多少心思在学习上。专业课学得不好,数学本专业也没有安排配套课程。我理所当然的进入了大学生必须经历的阶段??迷茫。

直到大三决定考研,目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专业。对我而言,一方面是很多年前我对环保方向就有憧憬,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在将来研究生生涯再给自己一次学习的机会。这种连自己也说服不了的考研的理由,其实是很卑微的。但是它作为我精神上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不得不抓住它。于是我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备考六级。

2010年9月,我开始了泡图书馆的日子。

对我而言,这真的是四年大学时光里,最值得的时间。

那时候,图书馆的底层有一个自习教室。这个自习教室的座位会在开学第一天开放图书馆的那一天“分配”好。也就是说,开学第一天的那一次占座,座位的所有权将保持整整一年。

我记得那一天,准确的说是那一天的前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就计划好了“通宵守夜”占座。

由于大学寝室晚上十一点锁门,所以我们只能去个待着不会无聊最好还能休息的地方??网吧。

我记得我坐在网吧大厅抱着书包睡着了,小伙伴在打魔兽世界。不到三点,我喝了咖啡,说,走!于是两个人来到了图书馆门口。

此时,门口已经挤了一堆人。不记得什么原因了,我们两人挤到了门口最靠前的位置,然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四点钟,门口已经黑压压一片人了。

五点不到,大家都开始往前挤,就算知道门不会在现在打开。

六点的时候应该已经很恐怖了。我记得我当时都担心有踩踏事件,还在想门开了之后应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自习教室。我们还讨论着路线:“开门后,死命往里面跑,别走左边第一个楼梯,趁着速度加起来了,直接奔到里面那个楼梯,然后下楼左拐!”

六点之后,我第一次体会到,站着不知道往那边倒的感觉。我被后面无可抵挡的人潮以一种无可抵挡的巨力按在图书馆的玻璃门上,然后不得不大吼一声“别挤了!”然后继续被按在门上。我眼巴巴望着昏黝的图书馆里面,等待着一个拿着钥匙的人出现。

然后大概是六点五十吧,一切都按照剧本发生了。

刚开始我还不是每天都在图书馆待一整天,但是基本上每天都会去。

我彻底告别了学生会活动,偶尔指导下学弟学妹们辩论赛,基本上逃掉了学院的所有课程。

考研的日期是2012年1月,也就是说我有一年多的时间备考,这当然是非常非常充足的。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准备,其实主要是因为我本科的课程中只有很少的数学课。然而生物科学(理科)跨专业考环境工程(工科),必考数学。我很早就买了同济大学第五版高等数学和老版本的复习全书,自学数学。完全没有备考经验的我,走了很多弯路,我认真做教材后的每一道习题(事实是对于备考而言,这种做法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还会自己推导公式。

除了要自学数学,我还要捡起荒废了很久的英语。我记得高考我英语考了123分,应该算中上的成绩了吧。但是大学有一次英语期末考试,我连country这个单词都不会写;英语课也不怎么听,大学没有背过单词;四级是裸考踩线过的,六级准备了一段时间只考了五百分多一点点。于是我买了六级单词书和阅读练习,每天都背单词。

此外,由于备考时间充裕,我每天在图书馆有一半的时间看课外书。那段时间我常在卓越和当当上买书,虽然买到了很多不怎么值得一看的书,但是也有不少爱不释手的。那一年,印象最深的是DanAriely的《怪诞行为学》和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为什么要说到这两本书,后文我会说到)

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对于大学折腾了一大半时间的我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段时间读的书超过了我大学之前所有的时间读书的总和。我发现一些事情:之前辩论赛死活分析不出来的辩题忽然变得容易了;不知道如何立论的观点忽然能跟哲学挂上钩了(尽管后来觉得辩论赛扯哲学真的很没意思);最重要的是,之前那些所谓的迷茫,在找到了目标并说服了自己同时还持续感觉有收获的这段过程中,都不翼而飞了。

很多大学生都会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怀念高中,怀念高考前奋斗的日子。

有些同学会问:“为什么高中的时候我们那么幸苦奋斗搜题刷题到了大学却都忘了呢?唉,好想再回到高中那种睡不饱的奋斗的日子。”然后继续左转回寝室开电脑送一血。

其实高考前奋斗的日子,备考考研会原封不动甚至加倍体会。

2011年9月,我避无可避的加入了班级的工厂实习队伍,到了常德津市。那一段时间,我把44页考研大纲单词扫了无数遍。每次没记住的单词我就在前面空白处画“正”字,一笔两笔三笔,最多的单词前出现了完完整整的两个“正”字。

加上之前扫单词的时间,那本44页大纲单词已经旧到无法再使用。而考研6500词我也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后来跟一个研友比赛,每个人写五十个大纲单词让对方英译中,专挑偏门难记的(比如pit、gaol这种短小又偏门的词),最后大家都没怎么错。

后来有一天我回到寝室,掏出那本44页考研大纲单词,对自己的小伙伴说“这本单词我已经一个不漏的背下来了!你们要是找到一个我不会的单词,我请吃饭。”然后一个小伙伴指着一个前面没有任何“正”字标记的单词“tablet”问,这个词什么意思。我卡壳了……输了一餐中饭,又打印了一本新的大纲单词。结果那家伙还把qq签名改成了“tablet=lunch”。

所以我带着娱乐态度的自尊心又驱使我继续不停的背单词了。我想,正如某个老师说的“一切都是浮云,只有单词才是王道。”词汇量的增长让我重拾了对英语的信心,某一天开始,我忽然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连country都不会写的不学无术的学生了。

可是考研英语远远不单纯是单词这么简单。都说十年真题做七遍,我做到第三遍的时候,一篇五个题的阅读我还能错三个(我记得是一篇与monkey有关的)。这无论如何是一种摧残吧。数学要靠自学,所以进度很慢。然后政治大纲也出来了,要开始复习政治了。于是时间就显得弥足珍贵。十月份,听了前辈的建议,我买了政治大纲解析和1600题。由于之前占的自习教室的位置过期了,所以每天都得占三楼阅读室的座位。

到那个时候开始,基本上每天的日子就固定了。

我带着一个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之外没有任何功能的黑白屏手机(而且这个手机打字速度之慢让我根本没有任何冲动去碰它),跟上了考研节奏。

早上六点半起来刷牙洗脸,戴上耳机听考研英语范文或者政治大纲解析朗读,一路走到图书馆。

七点到图书馆门口排队的话基本上在最前面无疑。然后站着开始补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躺倒地上因为根本倒不下去。

门开了之后一路狂奔到自习教室占座,有时候不仅要占自己的还要帮研友占几个。大衣脱下来放一个桌,耳机mp3放一个桌,书包放一个桌,书放一个桌。

然后飞速跑到图书馆的书架的某个隐秘的地方,把自己藏在这里的各种半米高的复习资料抱出来,分摊在刚刚占领的四个座位上。

然后把座位伪装成“人已经来了,现在可能在上厕所并且马上就会回来”的模样。

 然后自己找个座位开始复习单词。等着几分钟后研友的到来。

  我的考研小分队一共有四名成员,三个考研一个陪着各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段时间建立了我们坚不可摧的友谊。

  于是每天的重复“落座开始英语单词,稳定后出门走廊吃早饭,回来后咖啡加数学题,小困补眠一刻钟,醒来上天台吹风背政治,回来数学题做到中饭,中饭后复习单词到食困,困到不行了午休半小时,醒来上天台吹风背政治,回来精神抖擞咖啡加专业课。。。。。晚上十点图书馆闭馆背书包走人,回寝室寒暄后落座,戴上耳机听摇滚做数学题,晚上两点上床拿着政治书翻两页之内睡着”的生活。

  我考研的时候住的寝室,寝室当时有8个人而只有我考研。每天回来后大家都在打游戏,我会看一看dota并吐槽下室友,比如“你看看地图上一个红点都没有肯定来抓你了你要死了”,跟大家寒暄下开开玩笑,抱怨抱怨也开开心心。然后马上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戴上耳机听MyChemicalRomance或者Kasabian,开始刷数学题。

  有个插曲发生在2011年11月末。那一天我过22岁生日。离考试只有一个月多一点,不可能会有party发生的。那天我照常占座看书,一切都如此寻常。晚上我在看线代,忽然坐在我边上的两个研友都离开了座位,很久没有回来。我其实稍稍预感“莫非他们要给我惊喜”?

  之后果然我“被过生日”了。他们在罗莎买了蛋糕,拿到图书馆三楼从窗户口能钻出去的草坪上,点上蜡烛,然后叫我出来。我在那个杂草丛生黑灯瞎火的楼顶草坪上许了生日愿望,家人健康,大家都要考试顺利。然后由于复习任务在身,我们仓促分吃了蛋糕继续回阅读室自习。

  到现在,22岁以前任何一个生日我都忘了怎么过的。这个还是记得。

  还有个事儿,就在生日过了不久之后。政治已经复习了快两个月,大纲解析翻了好多次,但是配套的1600题总是做不对。那会儿我买了风中劲草三套,感觉如果是这种命中率肯定是要挂了的。有一天一个同学对我说,只要看风中劲草就好了,1600题有些超纲了。

  我起初并不相信,于是决定再确认一次。那一天我做好了计划,首先把“*经济”这一重点章节的大纲解析一字不漏的再看了一次,然后背风中劲草的重点,然后再开始做1600题的配套章节习题。这已经是第三次看套题,仔细一看,果然题目的内容有很多是大纲解析没有覆盖到的。也就是说,之前花在这本范围超纲的书上数不清的时间都太浪费了。

  那天晚上算是心里积累的无助爆发了吧。我在江边寝室的走廊上,把1600题一把火烧了。

  我妈常常心疼我睡眠不足,以前我还经常回家一趟(之前说了我在长沙本地上学,家里距离学校就二十分钟车程),临近考试的时候我已经没时间回家了。我妈常常在家里做菜煲汤,开车送到图书馆门口,然后我就坐在车里一边吃一边跟我妈聊天。

  我想,每个考研选手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人都比我幸苦得多吧。而大家的故事,应该都是bittersweetsymphony吧。

  附图:考研前在甜心小铺吃完饭贴了一张心愿条。

  这种生活,充实而麻木,温暖而鸡血,感动了自己,也成全了自己。

  考前果然没有睡着,带着两罐红牛就出门了。最后的考试,也是按照剧本发展吧。

  考完试后,我回到寝室开始补眠,睡了整整一天。然后开始了一个多月的dota生活。在二月底的某一天的某一聚dota之后,我查到了自己的成绩。过了。狂奔下楼,买了一大堆零食回来请室友们吃东西,一个个握手,分享喜悦。

  之后复试又是一段类似的经历,在哈尔滨的大雪中泡馆的一个月,在此略过。

  这段时间的备考,我有以下感悟(直到今天还认为是正确的):

  1.学习这件事情,能扫除内心的迷茫,增强自信心,填补生活的空虚。而且只有校园环境能给人最佳学习状态,工作了就很难。

  2.用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比用其他比如短期社会实践或者大学社团活动,要更加让人沉静下来而不会浮躁。

  3.由本科学习过度到研究生学习,知识层面上确实有所提高,也就是说在专业领域有了更开阔的视野。

  4.学习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见成效。

  5.在国内读大学,确实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次个人价值观的重塑,它是一个“寻路”的过程,不需要期待在寻找之前就有人指点迷津,这也是大学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生生活确实是一次新的机会。

  正是由于本科没有把握好学习的机会,才会在毕业前死命泡馆。也正是由于获得了读研的机会,才会有“不要让自己后悔”的宣言。

  首先,自然是不要再变成那个连“country”都不会写的学渣。

  考研后,借着自己超稳妥的6500基础词汇,我趁热打铁开始扫托福单词。就算不打算出国读书也希望再有一次备考的生涯。在准备托福的同时,我越来越有信心而且觉得英语真心很有趣。在考研的时候我领悟到学英语要时间的积累,于是我开始看TED演讲。每天看。

  每天晚上,我会找一个不错的TED,从官网下载无字幕版本。TED:IdeasworthsPading

  然后用字幕下载器分别下载英文字幕和中文字幕。TED2srt:DownloadbilingualsubtitlesofTEDtalks

  然后把英文字幕文件转存到一个word文档中备用。

  然后开始看无字幕版本的TED。看一遍之后如果看不明白,就加入英文字幕开始看。如果再看不明白,就加入中文字幕。(当然也与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感兴趣程度有关。)

  然后截图到豆瓣相册打卡。(用打卡激励自己坚持)

  隔一段时间就总结复习一次。把自己觉得不错的ted写个总结。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