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假文学之名选秀终是选秀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如果组织者真的是在认真地搞一场商业秀,大家倒真的可以以娱乐化的心态看看它,甚至欣赏它。娱乐嘛,何必当真呢!

■石天强

20日晚,“第九届中国作家榜文化盛典”落下帷幕,有关中国作家榜的关注终于告一段落。从2006年开始,该“作家榜”已经连续公布数年,每次伴随而来的是此起彼伏的质疑、争论与评说。(中新网12月21日)

近些年,文学商业化是个很热门的词汇,公众有赞有弹,争论从未停止过。商业化的现代文学可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得欧美风气之先的香港、上海,还有后来的天津、北京等地,文学的商品化倾向日趋显著。当时的代表人物是周氏兄弟、郭沫若、闻一多以及十里洋场上的鸳鸯蝴蝶派。这个商品化的文学传统,自1949年后被打破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文学重启商品化之路,并自90年代后在这条路上一路狂奔,发展到今天可谓一发不可收拾了。

虽然在历史上,文学的商品化很难说是坏事,否则我们难以解释19世纪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也难以直面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所取得的成绩。但今天在中国正在发生的商品化写作,如这场刚刚结束的所谓“作家盛典”,真的很难说是文学事业的幸事。细究这场文化盛典的运作,不难发现入榜作者靠的是人气、阅读下载量、资本投入、明星炒作??这一系列手法都是典型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现代文学所确立的“作者靠作品说话”的典律在这场文学选秀中被赤裸裸地颠覆了,因为作者榜单的排名靠的是销售量和货币收益,并且还要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不得不令人怀疑主办方是在打着文学的幌子乘机逐利。

同样是商业化,20世纪初期的现代文学在与彻底的商业化写作的竞争中,奠定了其文学化的基本价值倾向和评判标准,它将感怀忧世的文学传统、民族自立的现实追求与塑造新人的未来远景结合了起来,不仅诞生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也出现了一批大师级的作品。这些标准自被确立之后,虽然也饱受质疑,却无人能挑战它的权威地位。这也赋予了它高高在上俯视一切作品的姿态,对这种被俯视的感觉,很多年轻作家的确很不舒服,于是各种各样难听的话,都可以通过媒介放大,但这并不影响这个标准的权威性。它的回答很简单: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