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陕西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陕西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陕西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陕西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陕西民俗文化丰富而独特,主要表现在方言源远流长、剪纸巧夺天工、泥塑技艺精湛、腰鼓欢快奔放、民歌或柔或刚、皮影博大精深、社火魅力独特。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多姿多彩、瑰丽奇特的民俗文化。

方言 陕西方言是指陕西省管辖范围内的方言。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语感来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分为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西周时期,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记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关中方言和普通话比较,语法结构和大部分字音基本相同,腔调多有变异,发音较普通话咬字重、声短促,调低沉。

陕北方言属西北官话和晋方言,方言受山西影响较大,也杂入一些蒙古语,至今保留入声。陕南方言北部多秦语,属西北方言区,南部多楚语、蜀语,属西南方言区。两种方言,相互渗透,形成其独特的色彩。陕南人讲话婉转悠扬,吐字较快,咬音较轻,圆润如歌,听起来缠绵,甜柔,但比较难懂。

剪纸 剪纸俗称窗花,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纸贴在勾画好的粗线条纸画上进行剪刻的民间工艺美术,在陕西民间有着深远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墙花”“门符”“灯笼花”“喜花”“炕围花”“门帘花”等也是陕西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民间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满月生辰、迎神赛社赶庙会等庆祝活动有在门上、窗户上贴满剪纸的习俗。

受区域文化差异影响,陕西剪纸地域风格浓郁。陕北剪纸浑厚、纯真、强劲有力、豪迈奔放,以单色剪纸为主。关中剪纸略显粗犷、精而不繁、巧而秀丽。陕南流行的植物纹样,疏密虚实相宜,装饰趣味浓郁。陕西剪纸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剪纸之乡”的有:安塞、富县、洛川、旬邑、定边、靖边6个县。《百鸟朝凤》《老鼠嫁女》《王祥卧冰》《二龙戏珠》等剪纸作品名享中外。库淑兰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剪花娘子”。

泥塑 泥塑,即用黏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陕西泥塑主要分布在凤翔六营、乾县、蒲城、西安鱼化寨、狄寨、商洛等地,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凤翔六营泥塑外,其他泥塑均已失传匿迹。

凤翔泥塑又称“凤翔彩绘泥塑”“凤翔彩塑”“凤翔泥偶”,主要分布在凤翔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凤翔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塑造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大到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凤翔彩绘泥塑生肖马、羊、猪分别被国家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司确定为2002年、2003年、2007年生肖邮票。

腰鼓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是陕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数千人。其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安塞腰鼓多在重大节日庆祝、庆典、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活动时间。

2006年,“安塞腰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歌 陕西民歌根据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

陕北民歌种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榆林小曲、陕北套曲等20多个曲种,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传最广。

陕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曲种,紫阳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南山竹子》等。镇巴民歌是陕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拉石头号子》《巴山酒歌》等。

关中民歌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等曲种。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分为“一般小调”“丝弦小调”“社火小调”“风俗小调”“儿歌”等。

紫阳民歌、陕北民歌、镇巴民歌先后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 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鼎盛于唐代,又称“影戏”“影子戏”,流传于民间,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其唱腔数十种,以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调较为普遍,辅之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华县是皮影的发源地,华县皮影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是被国内外皮影界公认的所有中国地方皮影乃至世界皮影艺术种类之集大成者。中国皮影的国际正式名称叫“华剧”,即华县皮影戏曲之意。2006年,“华县皮影”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社火 “社火”是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娱乐活动,来源于古老的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火起源于周代的“傩仪式”,宋代以后逐渐转入民间,并融入了各种杂戏。

陕西社火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陕北的佳县、洛川、榆林等地称社火为“打社火”“地傩子”,陕南的商南、洛南、商县等地称社火为“花灯会”,关中扮演社火则被称为“耍社火”“耍狮子”“耍龙灯”“耍竹马”等。

近现代的陕西民间社火活动通常在正月、节日盛会或庙会演出。关中是陕西社火活动最活跃的地区,陕西宝鸡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流行在宝鸡西山地区的知名社火代表有《尿床胎》《天官赐福》《黑三肖搬兵》《点红灯》《寡妇务农》《刘秀才》等。

二、陕西城市简介

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元于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新中国建立之后,陕西人民砥砺奋进、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书写陕西发展的壮丽诗篇。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由1978年的81.07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26181.86亿元。三秦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交出一份靓丽答卷。

三、陕西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陕西过年风俗,陕西春节过年有哪些习俗陕西结婚风俗流程讲解,陕西结婚彩礼金额及习俗规定陕西春节习俗 陕西过年春节的习俗陕西春节习俗,陕西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大年初二习俗回娘家 陕西过年风俗女婿要拿四样礼陕西春节习俗,陕西春节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