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铁岭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铁岭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铁岭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铁岭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秋节(朝鲜族秋夕节),流行于辽宁省铁岭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地区的朝鲜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秋夕节传统风俗习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百姓们都会祭拜祖先、伐草扫墓、赏月、玩游戏、跳舞,庆祝传统佳节的到来。

朝鲜族将中秋节称作“秋夕节”或“嘉徘”,“秋夕”一词来源于古代“春祭朝日,秋祭夕月”一语。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地区的朝鲜族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秋夕节传统风俗习惯。每玍农历八月十五,百姓们都会祭拜祖先、伐草扫墓、赏月、玩游戏、眺舞,庆祝传统佳节的到来。

在朝鲜族中,有着“五月的农夫八月的神仙”的说法。意思是每年五月份,农人们耕种劳作,极其辛苦,到了八月,庄稼丰收,人们生活富足,像神仙般幸福快乐。所以,到了秋夕节,家家户户都会用当年早熟的新粮食做新米饭、松糕、打糕和蒸糕,口感濡糯香甜回味绵软,配上新稻米酿的美酒和芋头汤一起享用,全家和睦温馨、其乐融融。秋夕节这天早上要按照惯例举行茶礼祭祀先人。天亮后,家族中所有的人聚集到宗家,在过世的祖父母和父母的神位上分别张贴纸榜和遗像,由家族中的代表(一般为长子)向神位敬酒磕头,之后全家人进早餐到了晚上,月亮升起的时候,人们换上盛装,成双结伴在自家院子或村里比较宽广的场院赏月,祈盼土地丰收、衣食无忧,并在月光普照的乡间空地上玩游戏、跳传统民族舞蹈。传统的游戏有黄牛游戏和火烧月亮房游戏。玩黄牛游戏时,由两个人扮成黄牛,人们牵着“老黄牛”沿街行走,到本村当年收成最好的一户人家门口停住,主人开门喜迎“老黄牛”和乡亲们的到来,拿出美酒和米糕等美味佳肴热情接待客人。“老黄牛”和乡亲们为主人跳农乐舞,祝福他家和整个村子来年风调雨顺,再获丰收。

盘索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朝鲜曲艺的主要艺种是“盘索里”,出现于18世纪。20世纪初,随朝鲜族的迁入而传入我国。“盘索里”一词是朝鲜语的直译音,意思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演唱的歌。演员以唱为主,说唱结合,一个人可以出演有多种人物出场的情节复杂的大型作品,如《春香传》、《沈青传》等。

表现形式

盘索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被称为“唱优之戏”,表演时,“一人立,一人坐,而立者唱,坐者以鼓击之”,是朝鲜族喜闻乐见的传统综艺节目。此外,漫谈也是朝鲜族曲艺之一,这种由单人表演、不化妆、不用道具的曲种,多以讽刺题材为主,表演者运用各种语言技巧,通过“说学逗唱”,滑稽、幽默,动作逼真,深受群众喜爱。1979年成立的延边曲艺团,是朝鲜族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之一,创作演出了《延边鼓书》、《三老人》、《延边弹唱》、《漫谈》等节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起源

渊源“盘索里”的起源可溯至朝鲜王朝肃宗(1674-1720)时期,这是朝鲜平民文化兴起的时期。它原有十二集锦(Madang)。到了英、正祖时代,出现了“盘索里八代名唱”,他们将“拍子”与“调”的范围扩大。到朝鲜王朝后期,申在孝将原来的十二集锦删改为六集锦,变成了今天我们见到的盘索里表演。

主要节拍

主要节拍盘索里的节拍独具特色。所谓节拍包括了节奏的快慢、强弱、高低以及音律等等。节拍的主要特征如下:

陈扬调(Jinyangjo):散调里最慢的一种节拍。

中莫利(Jungmori):散调里面节拍较慢的12拍节奏,常用于抒情或叙述。

中中莫利(Jungjungmori):比中莫利快,常表现悲愤或者兴奋。

自振莫利(Jajinmori):散调里面节拍很快的12拍节奏,常用于罗列、叙述。

挥莫利(Hwimori):散调里面节拍最快的4拍节奏,用于表现慌乱景象。

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东便制(Dongpyeonje)以痛声和羽调为主,声雄壮而唱法清爽,不见连绵响亮,抑制表演者自身感情。擅演“赤壁歌。

西便制(Seopyeonje)流传的中心是全罗道的光州、罗州、宝成、康津等地。音色柔和,尾声夹带拖音,并擅用装饰性技巧。

中高制(Junggoje)唱法介于上述两派之间,音色倾向于东便制。

代表曲目

现存的五大代表曲目是:《春香歌》、《沈青歌》、《赤壁歌》、《水宫歌》、《兴夫歌》。

原十二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雉打令谣》、《横负歌》、《曰者打令谣》、《裴裨将打令谣》、《江陵梅花打令谣》、《淑英娘子传》、《雍固执打令谣》。

后来的六集锦是:《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瓢打令谣)》、《横负歌》、《兔龟歌(水宫歌)》、《赤壁歌(华容道)》。

东北二人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人转是一种广有影响的曲艺唱曲形式,因表演时载歌载舞、曲舞相衬,故旧名“蹦蹦”,主要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用东北方音说唱表演,一般认为约在清代中期由东北大秧歌与关内传来的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在发展中广泛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等姊妹艺术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唱腔曲调异常丰富。

二人转不仅有作为主体的“双玩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群唱”形式,还有属于小戏体裁,由演员扮演角色的“单出头”和“拉场戏”形式。作为曲艺曲种的二人转“双玩艺”及“群唱”,表演形式或由甲乙二人扮成一旦一丑,载歌载舞,分行当说唱表演,或多人分持不同的伴奏乐器分行当轮递坐唱。其唱腔音乐十分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称,常用的唱腔曲牌有【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咳咳】、【武咳咳】、【三节板】、【抱板】、【四平调】、【五字锦】、【红柳子】等,伴奏乐器有板胡、唢呐、竹板等。二人转唱词以七言和十言为主,兼有长短句式;表演讲究唱、说、做、舞四功的综合运用,其中唱功讲究“字儿、句儿、味儿、板儿、腔儿、劲儿”,高亢火爆,亲切动听;说功分“说口”、“成口”(亦称套口)和“零口”,丑逗旦捧,多用韵白,也有说白和数板,语言风趣幽默,招人讨笑;做功(亦称扮功)讲究以身段和动作辅助演唱,强调手、眼、身、法、步等1的综合运用;舞功以跳东北大秧歌舞为主,也吸收有其他民间舞蹈和武打的成分,并有耍扇子、耍手绢、打手玉子、打大竹板等杂技性的绝活穿插其间,舞台效果十分热闹火爆。

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其中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的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的北大荒为中心,追求唱腔的优美动人,故此历史上曾有二人转“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民谚。后来各路表演取长补短,互相融合,表演的侧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

二人转的传统节目以《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猪八戒拱地》等最为著名。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了《三只鸡》、《接姑娘》、《柳春桃》、《丰收桥》等新节目。20世纪以来有影响的二人转代表性艺人有辽宁的徐小楼、郎艳芳、小兰芝,吉林的程喜发、李青山、谷柏林,黑龙江的郭文宝、李太、胡景岐等。

长期以来,二人转深受东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的喜爱。东北民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

二、铁岭城市简介

铁岭,辽宁省辖地级市,地处辽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地势大体是东高中低、北高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与沈阳和抚顺毗邻,北与四平相连,东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辽源接壤,西与法库、康平及内蒙古通辽为邻。铁岭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东西最长134公里、南北端宽162公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铁岭市常住人口为2388294人。 

铁岭被称为“体育冠军之乡”,自1984年以来,向省以上的优秀运动队输送近600名体育后备人才,铁岭是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其中西丰县和开原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铁岭是“小品艺术之乡”,拥有一支编导演相结合的喜剧小品队伍,其创作表演的喜剧小品风格独特,成为了铁岭的一个品牌。 

2019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1年,铁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亿元,同比增长6.1%。

三、铁岭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1)、铁岭市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铁岭市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2)、铁岭市本地春节习俗有哪些,铁岭市过年春节的习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