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漯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实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漯河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漯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一、漯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

在河南漯河,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民间谚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勤劳聪明的祖先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赋予了每个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养生内涵。伏天有人称之为叫“疰夏”。就是说,夏季炎热潮湿,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晕脑胀、心烦口干、胸闷心悸、自感发热等现象。那么,“疰夏”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因此,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之说。

头伏吃饺子是“元宝藏福”

汉代东方朔在给《郊祀记》注释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也就是说,过了夏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短,阴气放射,因为太阳余威还没有过去,压制着阴气,所以天气还很炎热。“夏日三庚数头伏”。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形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长伏,“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民间也说是吃“福疙瘩”。“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美食,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春节中的代表美食也是饺子。为什么要在初伏吃饺子呢?在过去物资比较匮乏的时代,入伏的时候,刚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正好在这时享口福。饺子是平时难见的食物,当然是首选。天热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好东西。 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二伏吃面“辟恶”

伏天吃面,这一习俗至少自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六月沾着恶月的边儿,所以也要“辟”。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饺子状似元宝,所以吃水饺,顺道也求了财,一举两得。天儿热除了食欲不好,迷信讲法还易中邪,民俗称五月是恶月,为了避邪就吃面,而且要吃热汤面,大热天一碗热汤面下去,肯定是大汗淋漓。中医认为,夏天出汗可以驱除体内的阴邪。饺子和面条水煮后,其中的可溶性养分,如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钾、一部分镁等会溶到面汤当中。所以,老人们常说,吃饺子时要把饺子汤喝掉,最好是“原汤化原食”,这样营养素都被吸收进肚子里了。

烙饼摊鸡蛋欢送伏天

难熬的伏天总算进入尾声了,末伏的第一天,最好的美味是“烙饼摊鸡蛋”。三伏在立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这个时节再大汗淋漓地吃“热汤面”就容易着凉了,而此时那些“歇伏”的母鸡们“休整”了二三十天也开始“工作”了,正好为人们补秋膘提供了硬货。因此,对于过去的百姓来说,夏日里能吃到烙饼摊鸡蛋可谓美味享受,同时也带有欢送伏天离去的意思。

过去生活贫苦,人们度过伏天的办法,无非是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再应着时令为自己找点口福。虽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但这些已不再是奢侈的美味了。不过,老习俗中的一些科学道理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数伏》和夏《九九歌》

《数伏》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长短皆因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早或晚而定,又必须依据,末伏是设立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处暑前后结束。

经推算总结,判别中伏的长短,还可以根据夏至日和立秋日的天干来直接确定,从夏至日到立秋日是三个节气应四十八天,每当夏至日是辛、壬、癸日的年份,立秋日必定是戊、己、庚日,则此年的中伏只有十天;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中伏,就一定是二十天了。

夏《九九歌》

我国夏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时候。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据明代《五杂俎》记载: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应用); 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 五九四十五,难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人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促织指蛐蛐)。”

还有一种说法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漯河“十来一”的民俗

一是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二是祭拜送寒衣,除了我们常见的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纸衣,讲究的朋友可以做一些纸质的房子等,一并送给异界亲人,让他们也度过一个安稳的冬天。三是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这个圈不能封口,朝着坟墓的方向不能封圈口),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烧完寒衣后,鞠躬,静默给先人致哀,灭掉香火,一起回家(烧的时间别忘记在圈的外面也要适当的烧上一点,送给附近的灵异一些,希望他们和先人们能和平相处)。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来一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每年有两个鬼节要祭祀先人,即“清明”和“十来一”。清明是收“鬼”的,阴司要在这一天把鬼魂从人间都收回去,所以要早几天祭拜。“十来一”是放“鬼”的,阴司会把鬼魂都放回人间,所以可以晚几天祭拜。这就是“早清明晚十来一”的成因,指的是扫墓祭奠的时间。

十来一,棉堆堆。民间在十月初一,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上。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还要改善生活等。

漯河婚嫁习俗

缔结良缘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不同的地区从相亲到举办婚礼都各有特色,漯河都有哪些婚礼习俗呢?

婚前

大部分人先由说媒人“说媒“,随后双方“访媒“(俗称见面),访媒分两次,第一次被称作“小见面”,男女双方单独接触,看彼此是否中意。若双方感觉合意,私下接触后有意喜结连理,则第二次访媒

(大见面),男方给女方一些礼金,算定亲。

定亲之后,新人选择婚期即‘择吉’。在征求双方父母意见后,礼节上男方父母要备礼品到女方家‘送好’。亲家正式见面,商 定婚期并征求女方家长对婚庆筹划的意见。婚期定好后,男方开始装饰新房,进行婚前准备;女方置办嫁妆,称为“陪送”。

迎娶

婚日当天,男方家、女方家、新房、禧宴厅等都要贴“喜”字。婚礼当天,新郎早晨要提早去接新娘,越早福气越多,拜天地要在正午12点之前完成,大吉大利。男方这边在迎娶时需要载一个小男生和两个女生去女方家,男生称作“压轿孩”,取义“带子”的意思。他们三个到了娘家后,娘家这边都要派红包,讨个吉利。 男方率领迎亲队去新娘家接亲,一般花车带头,礼车队随后,有的配上礼炮车、锣鼓队,一路上气球、彩旗飘扬,唢呐锣鼓、鞭炮和三连铳声声响起,煞是热闹。结婚不能走回头路,去娘家迎亲和回男方家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

回到男方家,司仪主持举行古典的“拜天地”仪式,新娘改口喊“爸、妈”,新郎家长要给“改口费”。礼毕,新娘送入洞房即新房,新娘换衣服。结婚仪式结束后,中午大宴宾朋,答谢亲友来宾。新人双双敬酒感谢。

“闹”是中原婚俗尤为显著的一大亮点。闹洞房中的“撒喜床”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闹洞房时,嫂嫂手托盘子,盘 内红纸上放有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干果,寓意早生贵子。

回门

一般而言,新娘“三天试刀”,开始下厨做饭,以做面条为主,以手光、盆光和面光的“三光”为标准。第三天,新郎需陪同新娘“回门”,必须重走迎亲时的来时路,新郎还得给丈人丈母娘置办四色礼品,东西可随意搭配,但必须四种凑双数讨个吉利。娘家人一般设宴款待。民间认为新人回门,午饭后不宜久留,太阳落山前赶回婆家吉利。六天娘家来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也称“回门”。

丧葬习俗

1987年市政府发文,要求城市干部职工死后一律实行火化,丧事从简。从此开始城市居民死后进行火化。灵堂一般设在殡仪馆,也有设在自已家里的,亲朋好友前往吊唁,赠送花圈、挽帐以示哀悼,九十年代后期大多送钱,少者50元,多者几百元不等。尸体火化前进行整容,开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参加吊唁者佩带黑纱或白花。骨灰有的暂放骨灰堂,稍后选址进行安葬,有的直接选址安葬在公墓。子女在亡者“五七”、 “百天”、“周年”等祭日前去祭奠,烧纸或送鲜花以示悼念。

农村仍实行土葬,办事程序、习俗基本没有改变。

漯河生日习俗

一般叫“过生日”,对老年人叫“祝寿”。在城市,给老人过生日祝寿,大多摆宴席,有的在家里自备酒席,自已一家人团聚祝贺。家庭条件好的或子女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多在酒店设宴招待客人,参加者主要是子女、近亲属和朋友,他们带 着生日蛋糕、酒、水果、饮料以及适 合老年人的滋补品,也有不乏送红包者。个别有大肆 挥霍、铺张浪费现象,也有极少数借祝寿之机敛财者。给儿 童过生日较普遍,生日当天,父母定做生日蛋糕,并讲究几周岁蛋糕上插几支蜡烛。照生日照以作纪念。有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等参加的,还要摆酒席招待 ,祝贺者都给孩子买有礼物,主要是蛋糕、衣服、书包、食品等。年龄大点的在校学生,也有邀请同学给自已过生日的,同学送一些纪念品,本人或在家或在饭店设宴招待 ,有的干脆买些食品带着同学出去玩一圈。九十年代初期,盛行亲朋好友、父母、子女、夫妇在电台或电视台点播戏曲或歌曲,表示对亲属、朋友生日的祝贺。

漯河称谓习俗

八十年代,“同志”称谓比较盛行,人与人之间都是以同志相称,只有工厂企业称呼职格老的同志为师傅。在机关,下级称呼领导直呼其职务,同行之间年轻人称呼老同志为老师,老同志叫年轻人直呼其名。进入九十年代,称呼“同志”的越来越少,尤其九十年代末期,几乎没有人再称呼“同志”,对男性称“先生”,对结过婚以上的女性称“女士”,对未婚女青年称“***”。大多数企业和部分机关团体称呼单位一把手为“老板”。对男出租车司机称“的哥”,对女出租车司机称“的姐”,称在网上聊天的朋友为“网友”,称上网者为“网虫”。

出行习俗

城市居民外出或上下班一般以骑自行车、摩托车、坐公交车、出租车为主,自行车以24型斜梁车为主,摩托车以125型踏板车为主,也有少数家庭购买有小轿车、面包车。出远门多选择乘坐火车或汽车,条件好的坐飞机的也越来越多。农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四轮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出远门则选择坐汽车和火车。

城市居民家庭基本都用上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取暖采用电暖气、空调、小锅炉或单位集中供暖,制冷以电风扇、空调为主。寻呼机曾一度普及,后随着手机的上市又逐步被淘汰,手机已成为上班族和商界的主要通讯工具。家用电话基本普及。电脑已进入寻常居民家中,大多上有互联网。厨房炊具基本实现电气化,电饭锅、高压锅、微波炉等已成为常用厨具。农村彩色电视机基本普及,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手机、电脑等也已进入部分农民家庭。

饮食习俗

漯河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城市居民早餐多食稀饭、豆浆、牛奶、荷包蛋、油条、胡辣汤、肉盒、油饼、小笼包子、豆沫等。午餐以汤面条、捞面条、炸酱面、大米饭、卤面、饺子等为主,吃大米饭时,多是炒几道菜配以鸡或鱼等供食。晚餐习惯上仍是稀饭、馍、菜,但菜的品种增多,质量提高。消费结构变化较大,面食大幅度下降,副食增长较快,平时基本不断肉、鸡、鱼、禽蛋等,以追求营养化、多样化和美味化,以至于逢年过节居民不知道还吃啥,戏说"天天都是过年"。粗粮玉米面、豆面、红薯面、小米等成了城市居民的热销食品,用以调节味口和增加多种营养。城市一般是在家围桌吃饭的习惯,除早餐外,多是边吃边看电视,或议论国际国内形势和当地新闻。农村饮食仍以主食为主,全是细粮。早餐多食稀饭、蒸馍,菜以时令菜为主,搭配咸菜,部分条件好的家庭也喝豆浆,吃油条。午餐主要吃汤面条或捞面条,有时也吃卤面、大米和饺子,一般都是来客人或过节。晚上仍是以稀饭、馍和简单的菜为主。农村习惯吃饭时,多端着饭菜拿着馍到街上或荫凉处串饭场,边吃边聊,谈古论今。

漯河服饰习俗

初一四样早点的讲究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几乎每个民族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按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同时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这一天是过年的高潮,早上起来要先喝糖茶,然后用发糕、年糕等祭神,点上香烛、放几串鞭炮,“这就表示迎过‘年’了,接着就开始吃饭。”虽然各地的风俗不同,但是吃什么还是挺有讲究的,年糕寓意“年年高”,面条寓意“绵长”,汤圆寓意“团团圆圆”,馒头寓意“满”,“这几样是一定要吃的,寓意新年圆满、有进步。”吃完中饭后才可以开门,向着“喜神”的方向走一段,表示迎喜神,新的一年就会快快乐乐。

初五要吃“财神饭”

正月初二开始,就可以走亲访友拜年了。拜年要按照“先长辈、后晚辈,最后是平辈和朋友”的顺序来拜,因为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重视家庭,所以拜年时要排好名单,不能落下哪一个亲戚。拜年也有忌讳的,第一家去的人不能姓“王”或“吴”,因为其谐音“亡”、“无”被认为很不吉利,若是亲戚中有这两个姓,要先绕开,拜完了一圈最后再去。“拜年时间也不宜过长,通常是说些吉祥祝福的话,稍坐片刻就告辞。”初二这天,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掏腰包。回娘家只能吃中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俗称“食日昼”。到了初五,就是迎财神的日子,“福禄寿喜财”这五路财神都要好好拜。“这一天财神爷过生日,大家就要吃财神饭,即在面条上放几个铜钱,铜钱不是真的,是由糖和面粉做成的‘钱币’。吃了财神饭,财神们就会在一年当中护佑众生。”做生意的人也习惯在初五开门迎客,店老板要在离自家店面最近的那个十字路口祭神,以祈求财神保佑。

“上灯圆子落灯面”

初八又称“八仙节”,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这一天要制作各种小灯,点燃了祭拜它们,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初九被称为“逛庙日”,老百姓要到庙里进新年第一炷香。有的地方从这一天开始逛庙会,热闹的春节越发有趣。

“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当中的又一个高潮,也叫元夕、元夜,俗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十三长灯、十五上灯、十八落灯。”等花灯落下,热热闹闹的春节也就结束了。“上灯圆子落灯面”,也就是说年十三、十八的主食即汤圆和面条,既圆圆满满又情意绵绵,爱吃的你可不要忘记喽!

窗花、剪纸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贴一张上墙,喜气扑面而来。

二、漯河城市简介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现辖临颍、舞阳两县,郾城、源汇、召陵三区,三个功能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全市常住人口237.2万人。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21.1亿元,比上年增长9.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5亿元,增长15.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5亿元,增长1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94元,增长9.4%。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字学宗师”。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等。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今天的漯河,更是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不足一小时车程,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漯河是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风景长廊、生态长廊、文化长廊、休闲长廊于一体的沿河美景尽显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凭借亲水融绿、环境秀美的独特城市风貌,漯河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三、河南习俗的相关文章分享

(1).许昌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2).濮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3).焦作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4).新乡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5).鹤壁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6).安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7).平顶山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8).洛阳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9).开封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10).郑州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