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陕西春节习俗,陕西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六)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正月初九"鼠喜日"。这天是猫舅舅的生辰,猫要去给舅舅祝寿。俗话说:"无猫鼠自由"。老鼠就趁此给女儿办喜事,所以人称"鼠喜日"。这一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烂鼠窝,引来鼠祸:忌担水,怕担回老鼠。儿童在这晚有偷听鼠嫁女的趣事。人们当晚还把年糕、年馍掰成碎块,放在老鼠出入的地方,让老鼠去吃。这样做,老鼠就不再咬箱柜、乱啃衣物、食物了。有的地方还专门做些饭菜,放在老鼠往来窝哨的地方。如果老鼠吃了就是喜兆。预示老鼠今年再不祸害人,更不会成灾。民间"老鼠嫁女"的年画、剪纸大概即源于此。

正月初十"捞金籽头"。当日的饭菜一律要用笊篱捞,叫"捞金籽头"。民间道教传说,很早以前,张家庄的张贵人还没有上天当上玉皇大帝,由太上老君总管天地三界大事。那时天下人烟稀少,土地广阔,可惜无人耕种。太上老君派仙童把种籽撒下大地,长出了庄稼。那时田禾浑身长穗,产量很高,人们不爱惜粮食,任意糟蹋食物。此事被钻天无入地的土行孙察知上告老君。太上老君怒不可遏,要派仙童天将把田禾从根到头捋去穗头,收回庄稼。这时狗仔跪下苦苦请求,要老君把小穗头留下,给自己食用。老君仁慈了一下说:"田禾上部的一点穗头就留给你,蒺藜苗、窝瓜、葫芦留给那些造孽的人们。"这样人间的田禾就只有一颗穗头了,人们悔悟,知道了粮食的可贵,称剩下的穗头为"金籽头",比喻它象金子一样珍贵。太上君本来是把粮食给狗留下的,人驯伏了狗,让狗看家守院,自己辛勤劳作耕耘土地。人吃粮食,给狗也留一点。正月初十是老君的寿辰,人们这天要给老君祝寿。祈求老君赐福降禄,并称正月初十为"金籽头日"。农村一大早就要放炮祀神。早上吃金籽头捞饭,中午吃粘金籽头糕,当日的饭菜都要用笊篱来捞。意思是捞住金籽头。捞出的第一碗饭,献在最高的墙头上,让太上老君先尝。饭后不洗碗盏,打发家中最巧的姑娘或媳妇担一担清水,烧开烫洗,表示清洁虔诚,再不抛撒米面。另外,每顿饭要把饭菜或糕饼泡一大碗放在当院让狗吃,表示对狗求禾的报恩之意。

陕北的春节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

黄土地的百姓重视过节,一年中有许许多多的节日,不过,人们最注重的还是春节。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把欢乐、希望全都寄附于过年。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忙起来了。说忙,实际上忙的是妇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样样活儿都要婆姨们亲手操作。推上碾子压糕面,赶上毛驴磨豆腐,蒸黄馍馍,做黄酒,擀杂面,炸油糕,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过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换新衣服。再穷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我还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除夕到了,万事俱备,贴对联,打醋炭,挂红灯,净院落。打醋炭,是一种独特的习俗,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实际上这是一种科学的杀菌消毒的办法。夜幕降临,老年人总是虔诚地敬神点香烧纸,领着好奇的孙子们叩头。大孩子忙着放炮、点火塔塔。细心的婆姨在门边放上炭块和冰块,在门后立个擀杖和刀斧,据说,这是镇邪的,在这里叫“守岁”。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据老人说,从晓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庄稼的丰歉、村寨的吉凶。究竟灵不灵,谁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这意味着开门大吉。接着,老人们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们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这里叫“问强健”,小辈见了长辈都要“问强健”,像“爷爷强健啦!”“奶奶强健啦!”长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夸孩子健康进步。这种拜年礼俗,不仅限于孩子,就是已娶妻养子的汉子,见了长辈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陕西春节习俗,陕西春节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