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励志电影 > 正文

2024观看杨善洲观后感七篇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杨善洲简介】:杨善洲(1927.01—2015.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 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退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7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8年6月退休以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修建了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余地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杨善洲同志于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4岁。

观看杨善洲观后感(1)

  杨善洲书记的事迹我们在去年就开始学习,但是看了电影《杨善洲》还是把我感动的当场落泪。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反差。现今一些为官者,忙于权钱交易,大有不为现金是愚痴的感慨,并且求官、求财、求名,求色无一不想为之。不知进退,不知当为不当为,更不知社会资源有限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当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现金为王,利滚利,钱滚钱,有钱的人富得流油,各色高级轿车驰骋在大都市的道路上,不断张显其飞扬跋扈的显贵品质。与此同时,忙碌的民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也就无飞黄腾达者,然而,腾达的人总是忘了平凡者。没有平凡的基石,怎么会有长久的飞黄?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绿大地”。护得一方水土,也养了一方人。死有何叹!比起那些只知聚财,拥财,费财,搜财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权谋私,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而不是像某些干部,好大喜功,以权谋私,拉帮结派,打击良善,不断为自己做出“绝后”的行为来。

  这样的时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

  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展望未来,唯有家和万事兴,让利、互利、共盈,留有余地,知进退者,才得长久!我可以说,中国需要100万个杨善洲。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2)

  常言道: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影响一代人。电影《杨善洲》的开播,成功再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一份责任,一肩重担,一种执着;一根拐杖,一片青松,一个老人。这就是用平凡铸就了伟大的共产党员的楷模——杨善洲同志。

  自打进入林业系统以来,每每听到有人提起这位老人,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敬意不由然地从心底慢慢升腾,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在脑海里无限扩展。什么叫几十年如一日,什么叫默默奉献不求索取,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在这位老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一名肩负改善生态、造福子孙的林业人,应该追求怎样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点什么?年逾古稀之时,回头望望,才不枉虚度此生。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走进了电影院。

  杨善洲用自己的行为对“公仆”两个字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同许多领导干部一样,杨善洲在任时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作报告、讲话、下指示。但他留给老百姓最深刻的印象,不是*台上的身影,不是报纸电视中的排名座次,而是身边经常带的那把小锄头,高高挽起的裤腿,草帽下黝黑的脸庞,以及生活中的那份平淡。对照极少数惯于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官员,他的形象是那样的高大亲切。

  从杨善洲身上,我们领会了“余热”的深刻含义。作为地委书记,卸任退休后完全可以好好休养享受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最后几十年交给大亮山,交给青山绿水。与个别利用“余威”为自己谋利的人相比,他更如无言的青松,让人敬仰。

  杨善洲精神告诫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位地委书记,退休之后为何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去种树?艰辛付出20余年,在荒山重披绿装之后,他为何选择将价值3亿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政府?一个党龄接近50年的老党员,如何理解党员的信仰和使命、人生的追求和价值?电影《杨善洲》生动地作了回答:杨善洲同志怀揣为民之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讲求奉献精神,把一生的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牢记党的宗旨,用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经常这样说:党员就应该为*奋斗终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都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杨善洲同志是农民出身的干部,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根在何处。保持农民本色,并不是要固守农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是用淳朴的感情对待群众,对待脚下这片土地,以艰苦奋斗为乐,远离奢华侈糜。不因权重位高而迷失自我,永远植根于老百姓当中,把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的传统道德操守完美结合在一起,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提高,让农村改变落后面貌。

  “无我”精神在杨善洲身上得到成功体现。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10万元的奖金可以购买一辆私家轿车;变卖自己二十多年一手苦干造出的林场也无可厚非,资金可购买别墅,改善自己生活条件,或是给子孙留下过亿家产……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