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数据相关 > 正文

榆林经济排名及人均GDP数据分析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今年8月,在陕西省追赶超越2017年第二季度考核排序中,榆林市在陕西省11个市(区)位列第一,府谷县、神木市在78个县(市)中排名第一、第二,榆阳区在29个区中排名第七,榆林全市12个县市区没有一个排名在后十位,反映出榆林市在追赶超越中取得的成绩。
  上半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6亿元,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1.1%。108个能化项目完成投资192.8亿元;招商引资突破2000亿元,重点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新高;南六县全部退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后十位。民生工作稳步推进,筹措93亿元用于支持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易地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等工程积极实施,新增就业1.48万人,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能力继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5%和8.3%……
  榆林经济领跑全省,创新是不竭动力。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的背景下,榆林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找准自身定位 明确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榆林市认真学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主题,聚焦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围绕年初既定目标,谋大事、破难题,推动全市各项工作不断登上新的台阶。准确把握省党代会精神与榆林发展的结合点,启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找准制约发展的思想根源;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提出贯彻“五新”战略的“榆林方案”,在科学决策中寻求追赶超越的突破口。经济运行状况好于预期,呈现企稳回升、动力增强、持续向好的态势。
  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有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扎实推进,镇村撤并遗留问题逐步化解,“两个责任”层层落实,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得到有效激发。充分发挥市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市政府认真履职,注重发挥市人大、市政协职能作用,团结各方共同发力,形成了全市上下步调一致抓发展、齐心协力促落实的生动局面。
  在榆林市发改委主任郭培才看来,固定资产投资是榆林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扭转近两年的固定资产负增长局面,榆林的秘诀就在于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精准招商和市场环境保障。
  榆林将2017年定为“重点项目建设年”。从去年10月份开始榆林就筛选确定了包括重大能源化工项目、重大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等在内的全年重点项目400个,比去年翻了一番多。2017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25亿元,占到全市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0%多。
  在精准招商方面,榆林首先瞄准的就是项目策划储备。谋划了一大批成熟度高的转型项目、一批交通、电力、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一批能够吸引社会资本的PPP项目。以“资源换项目、项目换转型”的理念,榆林组成8个招商小组,瞄准重点区域、锁定重点企业,开展高质量、高效益的招商工作,为投资商营造一个诚信有效的环境,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早开工、快投运。
  对于市场环境的保障,榆林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项目业主提供及时、快速审批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保姆式”服务,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帮助企业解决他们难以解决的问题。再配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项目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榆林正全方位为重大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是榆林市委贯彻落实中央、省上精神要求,又立足榆林客观市情、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性部署。榆林市领导干部大会强调,要深入推进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就今年来说,十大战略问题研究要形成清晰的战略思路、出台政策措施、策划出具体项目。
  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表示,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开局良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战略问题研究,找准了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与榆林实际的结合点,找到了加快追赶超越的突破口,坚定了把战略问题研究搞下去的信心与决心。通过战略问题研究,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理性思维能力,深化了对榆林市情的认识,提升了谋划发展水平。通过战略问题研究,开拓了领导干部视野,提升了科学决策水平。通过战略问题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榆林的高度关注,促进了榆林的对外开放。通过战略问题研究,凝聚了全市共识,推动了当前工作,促进了作风转变。
  “下一步,各课题组将紧紧围绕‘有清晰的战略思路,有完整的规划纲要,有明确的政策措施和项目’要求,坚持‘以我为主、远谋近做、实战实用’原则开展战略问题研究,准确把握研究的重点与方向,确保战略问题研究成果落地生根。要加强学习,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把握研究方向。要选好专业机构和院士专家,组织协调好外出考察学习。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深化市情认识。要综合分析研判,勇于改革创新,努力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戴征社说。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和我省“五新”战略任务要求,特别是用其中体现的新部署、新要求和新理念来充实战略研究的内涵,坚定地通过战略研究来推动中央、省上决策部署在榆林落地生根。同时,要分清主次,讲究重点论,即要把目光集中到影响榆林发展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上来,不要因小失大、以偏概全,也不一味追求“高大上”,必须贴合榆林市情实际,避免拍脑袋、拍胸脯搞研究、作决策的情况发生。
  在决胜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和加快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的关键时期,榆林正在用十大战略问题研究来破难题、补短板,找准引领发展的科学方案,推动榆林各项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以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
  今年4月份,第十五次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在榆林召开。作为全省经济重要增长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被赋予了更高的使命,榆林紧扣“转化”和“转型”,坚定走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路子,着力加强关键技术和产业体系创新,加快转型持续发展步伐。
  从2003年6月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陕西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的会议纪要》起,省上每年召开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高强度、高规格推进能化项目落地。从2015年开始,陕西有关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中首次明确提出“高端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榆林已经构建了原煤?发电、原煤?兰炭?电石或铁合金?金属镁、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天然气)?甲醇?烯烃或醋酸、原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循环型产业链,形成了以煤、油、气、盐采掘为基础,电力、化工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成为“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榆林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在这片曾经荒芜连绵的沙地上,涌现出了一个个大型能化园区,靖边循环产业园区、榆佳工业园区、榆横工业园区、神木锦界和清水河园区、府谷皇甫川工业园区等等,一个个投资数百亿元的大型能源深度转化项目领跑地方经济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历经“十五”时期的“大上项目”、“十一五”时期的“跨越发展”和“十二五”时期的“转型升级”三个阶段的发展,榆林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集聚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典型、陕西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
  上半年,榆林市32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5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5.4%,投资进度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净增投资127.6亿元。续建和新建项目分别完成计划投资的43.9%和25.6%,续建项目复工率为89%,新建项目开工率为52.8%,同比提高13.8个百分点;13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1.1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37.1%,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3个省考项目完成投资过半。
  上半年以来,榆林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煤基高纯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精益煤焦油深加工、龙成煤清洁利用项目设备订购顺利推进,富油环烷基油、未来能源煤基石腊、绥德臻梦镁等一批高端深加工项目加快建设,无定河综合整治、神华煤炭综合利用一阶段工程、靖神铁路、榆阳机场扩建等重大项目开工;延安?榆林高铁预可研通过铁总审查,万达广场等3个项目由前期项目转为建设项目;李宁体育园、储能电池、无人机制造等一批填补产业空白项目在丝博会上签约落地。
   能源变革驱动发展 开放创新引领转型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国家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而榆林始终把自身置于国家能源战略大局中,围绕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创新驱动模式,加快能源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打造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的现代能化产业基地,迈入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第一方队。
  目前,榆林市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新建煤炭清洁利用、新材料、旱区农业节水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大型煤炭分支转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被列为全省首个重点产业创新链;“星创天地”走在全国前列;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获批,科技型企业产值增长14%。同时,榆林市启动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计划,千万千瓦级煤电、千亿级煤化工等七大产业基地加快成型;兰炭列为洁净煤,成为京津冀鲁替换散煤的主力军,神木锦丰源、陕煤国富炉等粉煤干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榆林还积极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大力发展循环流化床、高效节水等先进适用技术和空冷脱硫脱硝除尘等节能减排工艺的应用。除了煤改电产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近年来一批煤化工项目在榆落地建设,煤制甲醇、煤盐一体化、煤油气一体化、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了新突破,煤炭分级利用和循环项目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投资数十亿的神木化学、兖州煤业、华电榆天化3个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已建成投产,可实现转化原煤近千万吨。
  北元化工集团建成国内最大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每年转化原煤600万吨、原盐165万吨。据榆林北元化工集团统计数据:2017年,北元化工公司计划全年生产聚氯乙烯110万吨、烧碱77万吨、水泥150万吨、熟料160万吨、电石40万吨、发电36.75亿度,实现销售收入75.87亿元,利润8亿元,工业总产值82亿元。上半年,该公司累计生产聚氯乙烯57.74万吨,烧碱42.24万吨,水泥70.99万吨,熟料98.66万吨,电石18.9万吨,发电19.1亿度。实现营业收入44.24亿元,利润5.81亿元。
  华电集团利用清华大学开发的煤制芳烃技术,建设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通过国家能源局成果鉴定;陕西未来能源煤液化项目、神华甲醇下游深加工项目年内即将建成投产。先后建成延长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中煤榆横煤炭深加工2个煤制烯烃项目。特别是国家同意在榆林建设世界最大单体煤化工项目??神华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转化”战略在榆林取得了革命性突破,在整个煤炭行业去产能化政策不断推进的时候,榆林市在煤改电和煤化工取得的优异成绩推动着煤炭行业从粗放型产业向着技术型、集约型产业转变。
  借鉴国内外培育孵化区域核心产业的经验,榆林将核心产业“园区化为载体”作为管理与服务的着力点,做到了配套设施完善、管理体制理顺、能源化工企业科学合理布局,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产业的集群化效应尤为明显。目前,集群产业特色基本形成,府谷煤电化载能工业区重点发展了煤电、载能产业;榆神工业区高端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明显;榆横工业区以煤电一体化、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特色为主;靖边能化综合利用园区以煤、油田伴生气、渣油裂解干气三种原料结合生产甲醇下游产品,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走出新路。
  神东、陕北2个亿吨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基地、世界最大的镁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大型火电基地、国内煤制烯烃第一大市,一个个耀眼的“名片”是榆林转型发展中收获的累累硕果。一个个行业领先、国内第一、世界首个,榆林全面转型升级的“骨架”已搭起,抢占发展先机的“发动机”已轰然而鸣。
   下好转型升级“先手棋” 培育绿色产业“源动力”
  榆林将煤化产业向纵深、精细、高端的不断推进,也是多年来地方政府坚持从产业布局理念到制度机制,再到管理服务创新的结果。
  “榆林版煤制油”值得大书特书。陕北煤炭资源整合后,原来落后产能采掘工艺所生产的块煤被粉煤所代替,新采掘工艺下煤矿煤炭产量的70%形成了粉煤。原本以块煤为原料的炼焦产业,使得块煤市场价格高昂,而粉煤市场价格一路低迷。打通粉煤炼焦工艺,是民营企业家多年的梦想。国家级开发区榆神工业区引进孵化的陕西富油能源化工企业攻克了我国粉煤炼焦提取煤焦油的难关,该项目得到了我国第四大能源企业陕西煤业集团的鼎力支持。
  目前陕煤已经启动了“富油”的扩大升级版。一旦大规模的商业化得以推广,榆林地方煤炭粉煤产能的相对过剩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而从煤到焦油、再到“榆林版”煤制油的全新产业链条,形成良性大规模转化的商业路径,其商业价值无法估量。目前,已有神木富油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将粉煤炼焦提油成功;浙江大学流化床煤干馏与锅炉结合,煤气生产甲醇,回收煤焦油,兰炭作为锅炉燃料发电,已取得中试成功;被称为“榆林版”煤制油的陕西天元化工已经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相关资料显示,陕西地方能源企业延长、陕煤与地方民营企业参股合作的煤炼焦项目,几年前早已展开,近两年的趋势是煤焦油制汽柴油。延长石油在靖边以煤油气为原料的综合实验探索已经取得成功,目前正利用新技术在榆神开发区上马新的煤制油化工项目。目前,榆林已具备卖煤先取油的大规模工业产业推广条件,正在引导大面积推广。
  根据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统计数据,上半年该公司生产聚烯烃产30.3万吨,日均产量达到2050吨,实现利润2.13亿元;远兴公司甲醇日均产量稳定在2000吨,禾草沟煤矿利润创历史最高水平。公司整体经济效益达到4.27亿元。同时,该公司荣获全国能源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奖、陕西省重质量守信誉先进单位、陕西省3A级信誉单位等殊荣,禾草沟煤矿入选全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百强并位居前列。
  榆林市能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榆林煤炭产量共计3.61亿吨,电力就地转化的煤3000万吨,“十三五”时期达到6000万吨。在未来五年,榆林市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加快兰炭产业转型升级,煤炭转化率达到50%,中高端煤化工产品产能突破3000万吨,建成国家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
  陕西的煤化在陕北,陕北的煤化在榆林。历经多年以科技的创新转型,榆林正在向千亿吨级国家大型煤炭基地、三千万千瓦国家大型煤电基地、千亿吨级高端煤化工基地、百亿吨级新型材料基地、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迈进。

榆林人均GDP增速排名,榆林GDP经济全国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