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数据相关 > 正文

年安徽行政区域划分最新调整,安徽行政区域调整方案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三个级别;中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那么2019年安徽行政区域划分是如何的呢?安徽行政区域信息是如何划分的,本文为你介绍安徽行政区划最新消息,信息数据时间点截止2019年5月18日,来源百度百科。

一、安徽简介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1-2]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5]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

截至2018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06.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6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84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6.7亿元。

二、安徽行政区域规划最新消息

行政区车牌下辖行政区
合肥皖A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
芜湖皖B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
蚌埠皖C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
淮南皖D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寿县
马鞍山皖E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
淮北皖F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
铜陵皖G铜官区、郊区、义安区、枞阳县
安庆皖H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桐城市、潜山市、怀宁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
黄山皖J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
阜阳皖K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颍上县、界首市、临泉县、阜南县、太和县
宿州皖L?桥区、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
滁州皖M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
六安皖N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
宣城皖P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
池州皖R贵池区、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
亳州皖S谯城区、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

三、安徽历史沿革

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

安徽十六市风貌合集(16张) 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4个诸侯国。

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

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

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西汉,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

东汉,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豫州。

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孙吴、曹魏二国。

东晋时期,淮北地区分属“五胡十六国”中的刘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等国,常守旧制,仍为徐、豫(含东豫)2个州分领。

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均先后收复过淮北地区,领有江南地区,并长期以江淮地区为南北纷争的战场。陈朝后期则以长江为限,江淮及以北地区分属北齐、北周。南朝后期,安徽长江以北先后分属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统一中国后,境内分置庐江、谯郡、汝阴、淮南、钟离、戈阳、同安、宣城、新安、历阳。

唐分中国为十道,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区)先后分属吴国和南唐国。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分属江南东路、京西北路、京东西路、淮南西路、淮南东路5个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淮南、江南。

元代实行行省制,安徽先后分属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淮行省。

明朝,属南直隶,安徽分属庐州府(合肥)、凤阳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广德府。

凤阳府为明朝的陪都明中都。

清初灭南明,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含上海)、安徽二省,安徽省(巡抚衙门驻安庆)辖庐州府(今合肥)、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凤阳府、徐州府、广德府、和州府、滁州府。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皖”。

太平天国在安徽境内占领区建政是采取省、郡(州)、县三级管理体制,改清代的府为郡。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州、道,北京政府初期实行省、县二级管理,今安徽境内砀山、萧县仍属江苏省,其余60个县仍属安徽省。

民国3年(1914年),砀山、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长江以北属淮泗道、安庆道,江南属芜湖道。

民国21年(1932年),实行首县制;10月10日,实行行政专员督察区(专区)制。

抗日战争期间,省境建政根据地分属皖中(江)、淮北、淮南。

日伪、汪伪政权时期,今省境分属淮海省、安徽省。

解放初期,长江以北分属皖西边区、江淮边区、豫皖苏边区。

1949年4月15日,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解放。1949年4月20日,安徽全部解放,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两个省级行政区。

1952年8月7日,皖北行署区与皖南行署合并成立安徽省政府,并将省会设在合肥。  

1955年4月14日,为了更好治理洪泽湖,安徽的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安徽。

1966年1月,安徽省人民委员会中断。196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复办公。

1983年,安徽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合肥、蚌埠、安庆、淮南、芜湖、马鞍山、淮北、铜陵8个地级市。

1987年-2000年,增设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巢湖、亳州市、池州、宣城9个地级市。

2011年8月,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

安徽城市风貌(17张) 2015年10月12日、12月3日,国务院分两次批复同意安徽省铜陵、安庆、六安、淮南四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