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综合手抄报 > 正文

传统节日端午节粽叶飘香手抄报内容资料图片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粽子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2010年12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直到现在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传说在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这一天,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来历。

后来经过演变,人们又用艾叶和苇叶、荷叶包粽子,而且关于《初学记》中还有关于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包粽子的米需要泡多久?

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沥水时间30分,浸泡时间40分,米和水的比例为一比二,浸泡水温30度左右。这样泡出来的糯米,做成粽子色泽洁白、有光泽,具有粽子特有的香气,口感黏度适中,精而不烂。

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粽叶的选用

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粽馅的调味

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

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

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

添生水

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解开棉绳,拨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粽子的做法

1.选2-3片粽叶,把这些粽叶错开折叠,即上面的粽叶压住下面粽叶一半即可。

2.把粽叶折叠成漏斗形状。

3.在这个漏斗中先放一小半江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江米把红枣盖住。江米和漏斗口持平即可,太少了粽子很瘪,太多了包不住。

4.折叠粽叶使粽叶把江米全部包住。用棉线缠绕粽子4―5圈,系上活扣,吃粽子的时候方便解开。

学生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主题手抄报

学生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

学生端午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最新

学生端午节手抄报设计版面图

学生端午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端午节英语手抄报有哪些内容和图片

端午节手抄报精选资料汇总

小学生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