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两会关于乡村教师的政策,两会解读乡村教师的提案汇总篇
两会关于乡村教师的政策,两会解读乡村教师的提案汇总篇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经过“部长通道”时说,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明显差别,而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
袁贵仁说,对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有多项支持措施,包括输送更多的教师、鼓励大学生志愿去乡村服务、出台乡村教师补贴政策、启动国家培训计划等。乡村教师支撑了中国的乡村教育,为打通乡村孩子的上升渠道作出了巨大奉献和牺牲。国家不仅为乡村教师提高工资待遇、改善住房条件,还将为在乡村坚守10年、20年、30年的教师分别授予荣誉称号,他们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详细
【代表委员声音】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左)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访谈。(庄元摄)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
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仍相当严重,且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性别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社会地位偏低,难以留住长期扎根基层、献身农村事业的优秀本土化名师。
农村教育具有三方面新特点和新趋势。一是农村学校中的硬件设施正在得到不断改善,学生受教育机会基本得到保障;二是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推动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农村教育中的应用步伐;三是与城镇学校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区域内学校发展共同体正在初步形成。>>>详细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乡村教师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一:生活困难。从大城市走进偏僻甚至凋敝的乡村,与外界的沟通成为最大的障碍之一。此外,狭小的住宿、办公空间,给教师的工作、生活也带来很大的不便。
挑战二:社会地位低。在与周围的体力劳动者相比时,教师们发现自己的工资比他们还低,这给同样辛苦工作的他们内心带来极大的不平衡。
挑战三:经济压力大。相对于老一代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提高了不少,但仍呈现总体偏低的现状,无法满足教师日常消费与支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新生代乡村教师女性居多,多出身于农村,多有留守经历】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逐步呈现“女性化”特征。调研显示,以特岗教师为主体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中女性比例接近60%。在个案县镇调研中,这一特征也非常显著。
【乡村新教师大部分在最艰苦的地方任教,最需要提高待遇】90%的乡村青年教师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且大部分在最基层、最艰苦的村小、教学点任教。
【新生代乡村教师已成为乡村教育改革生力军】新生代乡村教师是一群有着现代文明意识和丰富知识的新型教师,他们盘活了可用的社会和技术资源,为学校募集的资源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学校的现代化。
【建立多种津贴补贴制度,实施“安居工程”】建立中央统筹、地方协调的专项经费,给予乡村地区多种类型的津补贴政策,以补贴乡村教师的机会成本,如以艰苦程度为标准划分不同层次的乡村学校,发放定期体检补贴、交通补贴、日常餐费补贴、通讯补贴、育儿补贴等。>>>详细
【政策发布】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力争到2017年,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要抓好八方面举措:一是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四是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五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六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七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八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详细
【各地行动】
29个省份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政策靶心始终向下,聚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聚焦乡村优秀教师“下不去”的老大难问题精准发力,是各地制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政策靶心。为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解决乡村教师短缺矛盾,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资源投入向下,倡导“艰苦地区待遇高”价值观】因历史原因,城乡教师在地位、待遇上所形成的“剪刀差”,是造成我国乡村师资多年来严重“失血”的一个重要诱因。为此,各地出台的“实施办法”都紧扣这一“失血点”,通过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编制职称同时向乡村倾斜等方式,对乡村教师队伍开展“靶向治疗”。
【再造学习链条,提高乡村教师“造血功能”】在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方面,各地都列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尤其是中西部省份计划在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基础上,实现对中西部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详细
【专家观点】
顾明远:繁荣乡土文明关键在于乡村教师的培养
教师有了水平,就可以挖掘和保持当地的文化。所以,培养教师是第一位的。繁荣乡土文明必须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真正做到这三点,我们的教育就会更有希望。>>>详细
邬志辉:若不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教育公平难实现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在乡村,关键在教师。现在来看,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依然令人堪忧,乡村教师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方法旧化等现象非常普遍,优秀人才不愿去、一般人才进不去、不合格教师退不出等问题非常突出。>>>详细
董奇:汇聚关心乡村教师的江河之势
目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伴随乡村社会人员结构、就业方式等方面的急剧变革,一些优秀乡村教师流失,乡村教育面临“空心化”挑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需要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看护;另一方面,不少教师难以坚持在乡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因此,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详细
【媒体评论】
乡村教师需更系统实在的激励
对乡村教师如何补偿才算合适?虽然中央政府有计划,各省市也制定了实施办法,但这些都过于原则化,还需依据当地实际,依据能否“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标准,采取更为积极、灵活的措施。>>>详细
重新理解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从外部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广大农民经济地位的提升,乡村教师的经济和文化地位均受到一定冲击。由于多年来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存在,乡村教师已很难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化和优质化的教育消费需求。“城乡分殊已致流动固化”“激励缺位已致职业倦化”“待遇低下已致负担沉化”“道统剥离已致功能窄化”“原创不足已致话语弱化”的乡村教师,很难在乡村社会获得地位认同,更遑论全社会发自内心的尊崇了。>>>详细
培育农村教育发展的珍贵“水土”
农村教育事业是城乡孩子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平台,这一平台的运行是否健康、发展是否充分,关乎农村适龄人口的成长。而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的流失,打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平衡,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也为城乡教育公平蒙上阴影。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必须找到流失的原因。>>>详细
提升教师素质是农村教育发展抓手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迫切需求,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不仅是一个口号,也是一份沉重的责任;不仅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的重大工程,更是一场破解体制束缚,构建农村教育发展良好生态的攻坚战。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考虑,提升农村教师素质需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详细
乡村师资建设应从“支教”转向“资教”
现在民间很多“资教”模式都带有明显的公益众筹色彩,由于门槛低、交互性强,社会公众参与热情很高。政府应该趁机“加把火”,同时发挥服务优势,在做好监管的基础上为各种公益众筹项目搭建平台,统筹协调资源。>>>详细
【网友留言】
网友“kaiak”:现在好教师都往城里走,村里的好教师往镇里走,镇里的好教师往县城走,县城的好教师往市里走,层层“割韭菜”,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农村教育的空洞化。
网友“军704017”:“让更多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关键在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毕竟只是整个教育历程中的一段,想要让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更加通畅,除了增加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还应该从义务教育等方面共同发力,提升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水平。”
网友“当年月光”:建议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国家统一教材,并建立名师数据库,汇集名师名课制作统一的视频课堂,让所有的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尤其可以让不能上学或者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国家的统一课堂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本报读者热切关注,纷纷来信表达各自的期盼。其中,教育、养老、三农等问题是读者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运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更好地解决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广大读者充满期待。
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亟待解决
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山西省壶关县东南偏僻山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学生们用上了崭新的课桌,聆听老师的多媒体授课。但让人担忧的是,学校师资力量很薄弱,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达到45岁,而且学历低,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成绩不佳。再加上农村学校交通不便,生活单调,年轻教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总想着调走,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
没了教师自然也就没了学生,部分新建校舍被闲置;配置齐全的音体美器材、科学仪器、图书、电脑等也成了“摆设”……
正因为如此,很多家长不管多困难,都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去读书,再不济,也要送到乡镇中心学校,或寄宿或陪读,导致家庭教育支出陡增。此外,在农村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有少部分学生辍学,不是读不起,而是不想读,班主任多次打电话、上门家访,收效都不理想。
农村学校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期待国家在未来的教育投入中,根据“统筹兼顾,优先安排”的原则,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改善环境、提高待遇、建设周转房、推进信息化等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优化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期盼城乡教师交流的制度设计更加完善,比如,让城乡教师互换岗位,不仅城里的教师到乡下支教,也让农村教师到城里深造后返乡,从而吸引更多教师支教,缓解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此外,社会也要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的出路和发展空间,破除新的“读书无用论”,让他们相信知识,相信未来。(山西省壶关县树掌中心校马韶义)
推动养老服务业上档升级
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预计2020年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3000万。面对人口老龄化,单靠政府建设的福利性养老院难以满足需要,但目前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乏。
以我们豫西某县为例,当地养老机构偏少不说,设施还十分简陋,欠缺辅助设施,养老服务人员操作水平原始化,整体档次不高,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同时,在市场上,老年人用品难以寻觅。
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养老产业社会关注度不高,没有形成全社会关注养老产业发展的热潮。二是在服务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产业上,缺乏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致使社会资本在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创新不够,活力不足。三是缺乏成熟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极大。随着养老产业的不断扩张,对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就业人员专业程度不高,人才问题正在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日益严峻,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是挑战大于机遇。要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首先,要成立由政府牵头,民政、慈善、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管理机构,协调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指导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其次,建立行业标准。在建立养老产业行业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推广实施,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规范经营和创新提升,加快对行业的认证,全面加快养老服务产业的上档升级。
再次,加快人才培养。为解决养老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需要加快以医疗、健康服务专业为主的人才培养力度,要在相关大中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不断扩大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养老产业人才的需求。(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胡勇俊)
进城农民盼文化“滋润”
重庆市璧山区新堰村地处城乡接合部,村民张发坤前年响应政府的号召“农转城”,成为了“城里人”。按照优惠政策,一边领着养老金,一边继续种着还未征用的田地,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但最近老张有点“烦”: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老张家的几大间平房面临拆迁,田地上也将建起座座厂房,老张和村民们将会得到妥善安置。拿着一大笔钞票,老张却高兴不起来,原因有二:一是老张不愿“离地”。田地是农民无法割舍的一种精神情结,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失去田地就等于失去对“乡情”的精神归依和认同感。二是老张不愿“上楼”。总觉得城里的高楼大厦,少了乡里人的邻里亲近。老张原来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故事大王”,肚子里装了不少民间故事和杂闻趣事,进城后,每家每户都关门闭户,谁来听老张摆“龙门阵”呢?
像老张一样,许多进城农民反映,如今“口袋”鼓了,“脑袋”却空了。对于征地进城的农民,各级政府往往更多的是关注社保、就业等经济民生建设,往往忽视了文化建设。其实,民生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物质层面,它还包括精神文化层面,也就是文化民生。目前,虽然各地为进城农民提供了不少文化供给,可是还不能完全满足进城农民的“文化渴求”,如他们渴望更多参加政府组织的集体性文化活动,渴望政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等。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进城农民期盼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政府能拿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进城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融入感,让他们不仅能“下得地”,更能“上得楼”,站稳脚,扎好根。(重庆市璧山区詹勇)
农村金融服务要“跟上趟”
如今,城市金融产品与服务已充分市场化,市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有了更多渠道,人们的闲钱变成了支持经济发展的金融活水。然而,农村金融服务却没“跟上趟”,广大农民仍停留在“原始”金融阶段,收益不高,风险却不小。
在不少农村,往往只有信用社一家金融服务机构,存取款这一基本业务尚且“磕磕绊绊”,其他涉农金融服务更不给力: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支付汇兑不便捷,在养老金发放日,客户不得不排起长队;保险、证券、理财、代理缴费等功能薄弱,难以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笔者期盼,两会代表委员能够更多关注农民的呼声,加快推动金融服务下乡工作。首先,制定政策要区别于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服务具有综合性,包含了政策性、扶贫性、服务性等金融服务,因而在政策制定上,要区别于商业银行。在发生风险时,政府和财政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予以补偿,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压力,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民。
其次,借助互联网平台。农村金融业应充分认识到服务“三农”与自身发展的紧密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运用现代远程通信技术、智能化
解决方案,利用网络讲座普及金融知识,有效识别金融诈骗;发展网上银行、掌上银行自助银行等,把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民家中。
再次,产品定制要符合农村农民实际。不仅要巩固好传统的存贷产品,还要主动作为,扩大理财产品、新农合与新农保交费,小额贷款放款、还款和电费代收代付等业务,深耕农村市场,满足农民需要。(山西省原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吉建平)
为创新创业营造更宽松环境
近年来,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在现实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创业导向不明,无法精准选定前途好、有效益的创业项目;创业审批程序复杂,创业贷款门槛过高,筹资成本大等。这些因素让创业者在市场上举步维艰,难以将创新转创业转化成效益。
我希望国家从创业导向、创业服务、创业扶持等三方面入手,出台优惠政策,全方位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是引领创业导向。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创业项目,往往不知如何选择。对此,地方政府要开展市场调查预测,及时掌握企业用人信息和劳动力资源状况,有的放矢地确定培训方向,围绕就业岗位职业技术要求,结合创业者个人意愿,免费安排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是优化创业服务。审批办证是创业的关键,各地要放宽条件,为创业者提供最便利的服务。要完善和落实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限时办结制、首办负责制等制度,为创业者营造便利环境;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公司设立的最低注册资本、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方面的限制;大力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放宽对商事主体住所及经营场所限制;取消部分自行设置前置审批事项,实行先照后证,降低办照门槛。
三是创新金融扶持。资金是创业的难点,没有启动资金,创业将成“无米之炊”。一方面,要实行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制度,清减收费项目,落实小微企业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创业者减负;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小额贴息贷款门槛,允许没有抵押物或担保的创业者也能获得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江西省石城县邱有平)
2024年两会关于教师工资的政策,两会解读教师工资的提案汇总篇
两会关于提高教师工资提案,提高教龄津贴让一线教学的教师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