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两会报道 > 正文

十三五规划内容 年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深度解读【整理版】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将成为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伴随着“十二五”规划步入收官之年,“十三五”规划也进入谋篇布局之时。目前,通过对我国多个地区“十三五”规划的预研究发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区域发展、生态文明是各地关注的四大重要关键词。

1.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局部性区域冲突等影响,世界经济进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的阶段,并呈现出长期化趋势。中国经济也基本结束了高速增长期,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

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速必须达到6.56%。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实现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要求必须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2.转型升级是主线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发展是一种失衡的发展。从发展模式看,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从需求结构看,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依赖工业扩张带动;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主要依赖物质资源和简单劳动投入推动,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支撑现在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的条件和环境正发生重大变化: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投资拉动效应减弱;产能过剩严重;低成本支撑的出口优势不可持续;资源环境无法继续承载粗放式增长。

为此,我国必须尽快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在“十三五”时期,我国需要推动以服务化、信息化、融合化、生态化为方向,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构建以新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完成经济转型升级,并力求换挡不失势、转型不转向。

3.区域发展呈现新蓝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呈现出簇群化、梯度转移、融合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完成区域内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取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共同发展。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已经颇具影响,为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逐渐成为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三大战略,也是本届领导班子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十三五”规划中必将占据重要的地位。“一带一路”是三大战略的统领战略,贯穿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联系国内外国家和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标杆工程,将为全国城市群建设做出典范;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份,涉及全国超过40%的人口和生产总值,优势独特,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依托的新支撑带。三大战略的有效实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4.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十二五”时期,我国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作为十八大后,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提到新高度,进入新阶段。

首先,节能减排将不断深入推进,能源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能源产业技术继续升级。其次,继续健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再次,继续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力度,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最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聚焦五中全会:创新升至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以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为重要议题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在北京闭幕。从全会公报可以看出,中国对创新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公报将“创新”置于实现“十三五”需要树立并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明确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强调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是要求创新“全覆盖、全方位”,是把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胡逸山看来,如此推崇创新“堪称全会公报最大的亮点之一”。

实际上,在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艰难的背景下,以来官方对创新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一直在加码。

国务院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靠创业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打造发展新引擎。设立400亿元人民币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大量出台。

胡逸山对中新社记者指出,高歌猛进多年之后,中国经济已到了需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品质和效益的阶段。“日益重视创新,表明官方将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视为转机而非危机,意识到不必也不能一味拼速度,要致力于提高可持续性。”徐洪才表示,在海外对未来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心怀疑虑之际,五中全会公报对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力度”,有助于稳定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和信心。

围绕创新发展的具体策略,公报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等。

此前“互联网+行动计划”已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互联网+”的顶层设计规划也已于今年7月出台。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执政党的文件,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对互联网的重视更进一步。考虑到五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互联网+”的地位或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在徐洪才看来,发展分享经济从国内层面来看,意味着中国将更重视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混合所有制落地;从国际层面来看,更大力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公报还提出,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

“这实质上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强化创新发展。”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中新社记者分析说,以货币政策为例,目前中国存贷款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关键一步已经走完,之后需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调控体系。在制度架构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疑不可或缺。

作为特殊时间节点召开的关键性会议,五中全会对创新理念的高度推崇不仅利好中国经济,也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机遇。

胡逸山表示,创新发展意味着双向、合作,“新加坡等国搞创新经济的成功经验可以供中国企业引入借鉴,中国的创新型企业也会更注重‘走出去’,到国外落地生根,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是好事”。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度解读【推荐】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深度解读【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