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震最新消息2024,衡水地震带分布高清图
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左右、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和救治、全面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未来五年,衡水市的防震减灾蓝图将如何绘制?近日出台的《衡水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给出了答案。
规划目标
到2020年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左右
防震减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发展稳定民生大局。目前,衡水市“十二五”期间制定的防震减灾工作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全部验收合格,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效提升,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全面拓展,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防震减灾宣传不断普及,整体工作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衡水市将推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强化地震部门自身能力和全社会综合防御能力建设,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按照政府统筹、综合防御、协调发展、科技支撑等原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强市兴县富民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地震科技支撑和安全服务保障。
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0级地震的能力。监测、速报、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辖区发生5.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后,1小时内提供震灾预评估结果,2小时内提供初步人员伤亡、房屋破坏信息和辅助决策建议,3至5天内完成灾区地震烈度评定。
强化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发生重大地震后,救援队伍24小时内基本覆盖重灾区,灾民得到基本生活安置和救治。
深化强震机理与监测技术、地震成灾机理与减灾技术、地震灾害评估与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拓展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高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支撑力和贡献率,区域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到2020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观测系统,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左右;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建设工程加固改造,农村抗震民居比例大幅度提高;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对防震减灾贡献率显著提高;社会公众掌握一定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主要任务
建立覆盖全市的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
“十三五”期间,衡水市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重点围绕地震监测预报预警、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社会治理等方面,完成多项任务。
整合区域监测资源,优化台网布局,形成地表与地下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球物理化学场观测网络,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覆盖全市的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地震信息超快速报、烈度速报与预警服务,完善地震观测台网从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管理程序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强震情分析研判,提高短临预测和震后趋势判定能力。
全面推广实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应用,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符合新的抗震设防标准。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基础设施、重大生命线工程等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加固工作。全面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促进城乡地震安全均等化。开展防震减灾基层基础示范建设,提高公众抗御地震风险意识和能力。
加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构建完善京津冀城市群应急联动预案和地震灾害处置协同作战行动机制。注重各级各类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开展军地联合、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装备保障投入,配备必要的搜索救援、移动信息终端和个人保护等装备。科学规划布局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逐步满足灾民安置需求。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简称:“三网一员”)建设,激励调动“三网一员”在群测群防中有效发挥先知先觉作用。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建立覆盖城乡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重点项目
新建1个基准站10个基本站 优化地震台网布局
从今年开始,衡水市将新建1个基准站、10个基本站,形成以基准台(站)和基本台(站)为骨干、一般台(站)为补充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提供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等紧急地震信息服务。
建设与省互联互通的市级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数据处理和发布系统,重点建立完善衡水市数据处理和预警中心软硬件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快速集中处理,实现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超快自动速报、快速产出地震动影响图像、震源机制解、根据余震分布模拟地震破裂过程图像等,为抗震救灾、地震趋势研判及后续地震科研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中小学校进行预警台站和预警信息服务系统试点建设,原则上平均每个县(市、区)选取1至2所中小学校开展试点建设。
全面落实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推进衡水市各行业抗震设计规范与新一代区划图的衔接,确保全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依照新区划图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为全面提升衡水市城乡抗震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平急结合,一场多用”的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操场或人防工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场所进行加固改造、完善功能,建立相应的避难场所应急预案,逐步满足震灾救助与灾民安置需求。
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发改、住建、财政、地震等部门统筹用好各种资源,结合精准扶贫、城中村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有针对性地做好异地搬迁扶贫民居的地震安全工作和抗震加固改造,逐步提升全市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
加快市本级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建设。新建设的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应具备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准备、信息处理、数据储存、科普宣传、应急培训和指挥决策系统应急处置等重要功能,使之成为一流的全省市级防震减灾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