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热点时事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文要点最新解读【十篇】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我党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条例,是全党理论实践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挥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对保障党的权益,保障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关于条例的解读,欢迎阅读!

“一把手”成为党内监督重点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党建专家指出,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监督的重点对象,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并将其列为监督的重点,是《条例》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是党内监督的对象,也是党内监督的主体。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决策和决策的执行都起着关键作用,负有全面责任,这种特殊地位和影响,要求把他们作为监督重点对象之中的重点。

专家认为,从党的法规上明确把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作为监督重点对象之中的重点,对于从严治党,对于治理好整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都将会产生特殊重要的作用。

党内监督将各负其责

中国共产党有6600多万名党员。如何进行监督?各自的职责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专门设立《监督职责》一章,规定了党的委员会、党的委员会委员、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党员、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职责或责任、权利,第一次把这六种主体的监督职责或责任、权利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参与起草的专家说,这样规定,一是明确了各主体在党内监督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责任、权利,有利于各主体提高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监督。二是为各主体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明确依据,有利于依法排除干扰和阻力。三是明确了各主体的地位、作用和关系,有利于党内监督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依纪依法按照组织原则和严格程序有序开展。四是在强化监督制约的同时,有利于保护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领导干部敢抓敢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专家指出,《条例》规定了上述六种主体的监督职责或责任、权利,是根据党章关于党委、纪委职责、任务和党员权利、义务等规定,根据党内监督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而提出的,这六种主体在党内监督工作处于关键和基础的地位。他们的监督作用能否真正发挥,他们的监督工作是否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对全部党内监督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党内监督确定七大重点内容

党内监督“关注”哪些方面?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了七项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

这些重点内容是: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专家认为,《条例》确定的七项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立足实际、操作性强,使监督有章可循。

突出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出台之后,我们党还需不需要党外监督?如何对待党外监督?《条例》给予明确回答:“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把两种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是条例的一个显著特点。”权威专家指出,“我们的党作为执政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同时也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条例》不仅重视来自党内的监督,还非常重视党外监督,即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

如何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使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更好地有机结合,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自觉接受并正确对待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专家认为,这需要在坚持“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下,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看待党内监督的基础作用,应当明确:党内监督是党外监督的重要基础,离开了党内监督,党外监督不可能很好发挥作用。二是不断增强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三是适时启动党内监督程序,保证党外监督落到实处。对于党外监督揭露出来的党的组织或者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有的要及时启动党内监督程序,以党内法规为依据严肃处理。

重视发展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从党的历史看,党的事业经历巨大损失的时候,往往也是党内民主遭到破坏的时候。为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总则一章就开宗明义:条例出台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参与条例起草的专家表示,重视发展党内民主,重视在党内建立一个非常健康、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进而推动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条例》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贯穿整个条例的思想主线。“只有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监督才会真正有效。”

加强党内监督,是确保党内生活沿着正常轨道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专家指出,《条例》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它的实施必然会大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专家认为,现在党内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实质上是党内民主遭到破坏,《条例》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可谓切中要害。

禁止被监督者打击报复监督者

《条例》通过严格的制度和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支持监督者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积极性,防止被监督者滥用权力打击报复。

《条例》规定,党员和党员干部应当正确履行职责,自觉接受监督。各级党组织应当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工作制度,有效防范各种违纪行为的发生。对党组织和党员反映的问题,应当认真处理。

《条例》明确规定,鼓励、支持、保护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署真实姓名反映问题或检举、控告违纪违法行为的,党组织和有关人员应当为其保密;对泄露的要追究责任。对检举、控告党员或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打击报复监督者的,对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以及在监督中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条例》要求认真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条例》规定,党组织发现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或接到检举、控告,认为需要查明事实、纠正错误、追究责任的,按照职责和权限,及时调查处理。经过调查,需要追究党组织责任的,责令其纠正错误或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需要追究党员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党纪处分;没有发现被调查的党组织或党员有违反规定行为的,应当作出书面结论,消除影响。

保障受处理的党员和党组织的救济权利,是保证党内监督活动健康、深入开展所必须的。为此,《条例》非常重视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被监督者提供了救济渠道。《条例》规定,党员、党组织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理决定的党组织申诉。有关党组织应当组织复议、复查,并作出结论。如仍有意见,可以向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申诉。

询问和质询成为新的党内监督制度

为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拓宽党内监督的渠道,《条例》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健全质询制度的要求,结合党的建设的实际,参考国家法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询问和质询的规定,将其确立为党内监督的一种新的制度。

《条例》规定,地方各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有权对党委、纪委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和质询,有关部门应该作出说明、解释或答复。专家指出,询问和质询是以民主选举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或组织内部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的一种重要措施,国家法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中就有询问和质询制度的内容。在党内监督中将其确立为一种新的监督制度,对于发挥地方各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保证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将起到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鉴于询问和质询是一项新的党内监督制度,党内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尚没有实践经验,必须在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询问和质询制度的主体、内容、对象、程序以及相应的纪律要求,开展询问和质询工作。

由于质询是一种带有否定性评价意义的监督措施,且《条例》规定对委员的质询,有关部门应当作出书面解释或答复。这种情况下,恶意的质询不但损害有关部门及有关党员干部的声誉,还干扰有关部门的正常工作。为防止恶意质询,《条例》明确规定,质询人利用质询故意刁难、无理纠缠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追究责任。

专家指出,询问和质询制度是党内的一项新制度,没有成熟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学习和适用这一制度需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要防止不敢用、不会用的倾向;二是要防止凡是自己不满意的都要询问、质询,反复纠缠的滥用倾向。只要端正态度,真正抱着促进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的目的,抱着督促有关部门或党组织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目的,这项新制度就一定能够在党内监督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的制度

《条例》确立了“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专家指出,如何在党内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以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目标。《条例》确立的“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规定,地方党委、纪委委员可以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不称职的委员、常委。受理罢免或撤换要求的党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处理。《条例》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使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对于防止和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失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完善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指出,党的各级组织都应当从这一高度来看待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切实维护好委员的这项权利。一要积极鼓励委员正确行使这一民主权利,二要对委员提出的罢免或撤换要求积极受理和研究处理,三要对不称职的干部要坚决予以罢免或撤换。对于理想信念不坚定,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作风不过硬,尤其是那些没有多大实际成绩,也没有犯大错误,工作提不起来的干部,就是要通过这一制度坚决加以淘汰,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良好的淘汰竞争机制。

党内法规首次就舆论监督作出规定

《条例》非常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将其列为十种监督制度之一,并专门用一节的篇幅作了具体规定。专家指出,在党内法规层面上就舆论监督专门作出规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专家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改革开放和*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制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所带来的新考验,需要我们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我们党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正确的舆论对于集中民智、充分发展民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党内监督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闻舆论监督对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帮助领导机关掌握问题。二是督促问题的解决。三是防范问题的发生。

《条例》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并接受舆论监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二是要自觉和主动地听取来自新闻媒体的意见;三是要根据舆论监督的要求,推动和改进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新闻舆论监督的健康开展,《条例》还要求,新闻媒体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新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专家指出,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和坚持党的领导是辩证的统一。党的领导是新闻舆论监督健康开展的前提和保证,新闻舆论监督是搞好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措施和制度规定,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条件。

专家指出,把舆论监督作为一项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表明了我们党对这种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使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的结合提升到了新的层面,从而有利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减少失误、防范腐败,而且必将对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谈话和诫勉制度有利于预防腐败

对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任职谈话,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诫勉谈话,这些都是近年来各地开展党内监督的新形式。《条例》将这些做法加以归纳、提炼,确立了“谈话和诫勉”制度。专家指出,这一党内监督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也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爱护。

《条例》规定,各级党委、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应当不定期与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和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谈话,主要了解该地区、该系统、该单位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实施党内监督的情况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廉政勤政的情况,提出建议和要求。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职谈话,应当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政勤政方面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

《条例》规定,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党委(党组)、纪委和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该领导干部提出的诫勉要求和该领导干部的说明及表态,应当作书面记录,经本人核实后,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律检查机关留存。

中央和省区市党委需建立巡视制度

《条例》对巡视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建立巡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专家指出,作出这一规定,对于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实行从严治党,必须认真抓好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这个薄弱环节。巡视制度,就是近些年来*为加强对高中级干部的制约和监督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组织部门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地(厅)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使领导干部的权力始终处于严格的制度轨道上,从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监督。

据介绍,巡视制度作为一项新的重要制度和举措,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按照*的指示和要求,先后对一些省、区和部分部门开展了巡视制度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证明,巡视工作在促进省部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廉政勤政,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效十分显著。包括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政勤政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反映、早制止;对重要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中央作了汇报,为*正确决策、全面部署提供现实依据。由此可见,认真执行巡视制度,不仅能够从制度上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依法执政;而且可以把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

党员署名检举违纪违法问题将被告知处理结果

《条例》鼓励党员的监督积极性,规定党员署真实姓名检举的,党组织应当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该党员,听取其意见。

《条例》指出,各级党委、纪委通过信访处理,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及时研究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对重要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督促检查,直至妥善处理。凡向党组织检举党员或下级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以及党员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行为的,党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专家指出,《条例》关于信访处理制度的规定,体现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将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的政治利益。这既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更是我们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修订内容及变化解读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修订了哪些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修订版全文(发布)

六中全会为什么要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原因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精神要点解读

大学生党员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思想汇报1000字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解读党课PPT资料

【修订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