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汇总】
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特别是*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率先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奠定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坚实基础,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围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静态识别与动态退出相结合、外援输血与内生造血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全力加快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坚决率先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加大对相对贫困的扶助力度,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确保2015到2017年,每年减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万人以上,提前三年率先全省实现省定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清零”。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加大对绝对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推动精准扶贫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推动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全覆盖。对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批实施改造,确保贫困户危房全面改造到位。
(二)着力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因地制宜制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和指导贫困地区依托资源、气候、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和特种畜禽养殖,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挖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到贫困地区发展原料基地和订单生产,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超对接、直销配送、电商农业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优先安排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自驾车营地、休闲观光农业等旅游新业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贫困村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发展服务经济、物业经济、资源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家庭增收。
大力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贫困家庭“雨露计划”培训全覆盖。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建立贫困人口就业扶持机制,鼓励市内企业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大力支持贫困人口创业,给予和落实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促进就业提高贫困家庭收入。
(三)着力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农村教育扶贫力度。大力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中学和小学,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教师交流培养。不断提高贫困户子女就读公办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我市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实行学费和生活费补贴。大力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工程,优先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就业问题。
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加快推进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着力培养一批乡村医疗人才。实行医疗对口援建,每个县级以上医院要对口支援贫困乡镇卫生院和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和健康教育力度。组织开展送医疗下乡活动,为行动不便的贫困人口提供上门服务。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优惠政策,加大大病救助力度,逐年提高报销范围、比例和补助水平,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力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造五大工程:
农田保收增效工程。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先向贫困地区铺排;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推动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向贫困地区铺排,着力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切实加强贫困地区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灾害隐患整治。
农村公路联网工程。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公路与城市路网有效对接,全面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全面完成年久失修路和危桥改造,全面实现主要村级公路硬化,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顺利顺畅。
农村电网升级工程。继续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扩容改造,全面实现贫困村通动力电、贫困户通照明电,及时对贫困地区损坏电力设施进行维修维护,保障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电平稳。
农村生态保护工程。建立和完善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全面完成贫困地区改厕工作;对符合建设条件的贫困户优先安排沼气工程建设,并提高补助标准。
农村文化提升工程。推动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自然村全面接通宽带;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开通更多针对农村地区的频道和节目;加强贫困地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贫困村村级电影放映场、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支持贫困村充分利用现有活动场所和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的经费保障。
(五)着力推进异地搬迁扶贫。把开展异地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以15个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建设试点镇为主要载体,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全力实施异地搬迁。结合“高考查询网三促建三市”活动,进一步整合资源支持试点镇建设,提升规划定位,扩大经济管理权限,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大力引导产业集聚,全面强化试点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加大异地搬迁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在专项扶贫资金中重点安排好异地搬迁扶贫工作的资金,提高异地搬迁贫困户补助标准;每年统筹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异地搬迁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及政策,将省国土资源厅每年下达给我市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指标,向异地搬迁扶贫工作进行倾斜,允许将节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所在区县(市)范围内用于其他经营性项目建设。鼓励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非试点镇,特别是市际边界镇主动开展异地搬迁扶贫工作,对扶贫效果达到要求的给予同等政策待遇。严格落实征地拆迁安置政策,统筹解决好搬迁、拆迁贫困户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
三、构建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
(一)完善精准识贫机制。强化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规范精准识别程序,扎实做好扶贫对象的校准复核和返贫人口的调查登记,防止出现扶贫对象识别不全、不准、不实的问题,坚决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不同贫困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建立脱贫需求清单。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化建设,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档、市县(区、市)有数据库、市县乡村信息平台共建共享”,确保全面、动态掌握贫困底数。制定长沙市相对贫困标准,有序开展相对贫困识别工作,在先行完成省定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相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
(二)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形成多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活动,动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对口帮扶工作,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建立“市指导、县为主”的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机制,每个市领导联系指导1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定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见附件1)。对市领导联系指导的乡镇(街道)和省定贫困村,区县(市)要安排县级领导和帮扶单位共同推进扶贫工作。联系15个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建设试点镇的单位既要切实做好所联范围内的扶贫帮困工作,更要切实加大财力和智力投入,突出重点支持所联乡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其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提升城镇承载功能,为搬迁扶贫搭建坚实的平台和载体。承担对口帮扶任务的市、区县(市)单位要成立帮扶工作组,明确专人负责扶贫工作,省定贫困村帮扶工作组实行全脱产驻村,扎实做好核实扶贫对象、指导脱贫计划、解决突出问题、开展困难帮扶等工作。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一定三年,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工作组不撤队。
(三)建立精准脱贫机制。制定科学的脱贫标准体系,以2017年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为绝对贫困脱贫标准。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对当年评估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列入脱贫观察范围,对连续两年达到脱贫标准的实施退出。建立脱贫激励机制,对提前实现脱贫的省定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7年保持原有扶助政策不变,并适当给予奖励。推动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对象管理和扶助措施相互衔接,做好脱贫人口的跟踪服务。
四、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一)坚决落实扶贫责任。成立长沙市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市委、市政府联系扶贫工作的副秘书长和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领导全市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委。建立精准扶贫工作例会制度,及时调度扶贫工作进展和责任落实情况。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严格履行扶贫工作责任。各区县(市)、乡镇(街道)要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建立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乡镇(街道)要明确扶贫工作专干;要切实承担扶贫工作主体责任,把扶贫责任分级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户,扎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市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各区县(市),特别是望城区、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要设立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实行扶贫资金安排与减贫成效挂钩,切实加强资金监管。按照“统筹规划、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计其功”的原则,推动各行业部门涉农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积极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加大对贫困村、贫困户贷款担保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严格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扶贫公益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采取产业开发、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方式投入扶贫开发,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
(三)强化目标管理考核。按照分级考核的原则,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市对区县(市)和市直部门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实行“一月一调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突出扶贫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对口帮扶等重点内容的考核权重,根据扶贫项目和目标任务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完成效果及群众满意度综合确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进行公示。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好贫困地区基层组织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扶贫干部培训,积极从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乡土能人、复退军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支两委负责人,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优秀人员和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的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大对贫困村运转经费的保障力度,实行村级组织经费、干部报酬待遇与精准扶贫和发展经济的成效挂钩。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示范创建活动,注重发挥好示范点的带动效应。
(五)营造扶贫帮困氛围。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介,以扶贫表彰、“扶贫宣传月”、“扶贫主题日”等形式,集中宣传扶贫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典型引路,激发和调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向贫困宣战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和支持扶贫事业,在全市营造精准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
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二
为认真做好我镇精准扶贫工作,着力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 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全县扶贫攻坚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镇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以镇为主体,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组织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此基础上,将各项扶贫措施与扶贫对象识别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精准扶持。不断完善我镇建档立卡户信息网络系统,对农村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