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思想学习 > 正文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24年最新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

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南峪村,4月23日,宝鸡育才集团开始进驻香泉镇南峪村,开始对南由古城和游客中心、大水川项目进行租地建设。对于宝鸡市西部山区来说育才集团的进驻为西山群众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历史机遇。

南峪村二组贫困户何麦换,世代以种粮为生,家里的几亩薄田给全家带来的只有温饱和勉强维持基本生活的微薄收入,何麦换家有3口人,儿子何志刚在西安航空学院上学,每年的花费2万多元,两年来儿子已经花费老何5万多元,给本来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举步维艰,7月何麦换两口加入了在育才打短工的行列,底,老何两口收入1万多元,还过外债,所剩没有多少,加上全年全家的收入人均2000多元,一年下来没有结余不说,还欠有外债,家里的薄田又不能不种。底老何看到来大水川旅游的客源不断增加,寻找住宿、吃饭的游客特别多,开办农家乐能赚钱,就和妻子商量利用自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借贷2.5万元搭起了彩钢房6间,购置了席梦思、被褥等生活用品办起了农家乐,举债2.5万元全靠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这个真不是一个小数目。5月1日,何麦换的聚客来农家乐开始正式营业,“五一”节假日期间老何两口尝到了甜头,几天时间就收人5000多元,平均每天要收入上仟元,对于一个普普通通世世代代在土地里刨食的农民来说,这样的收入真的是天文数字。由于竞争激烈加上老何的房间没有卫生间,这给老何的收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没有较好的设施在价格上就没有竞争优势,收入就会大大减少,人家一间房屋每晚收入100到200元,自己的有时收入不到100元,到10月底何麦换收入3万多元,老何看到农家乐光明的前景和竞争的差距。何麦换拆掉彩钢房,又一次筹措资金盖起了12间带有独立卫生间的接待客房,一层为砖混结构,二层为彩钢棚结构,老何看看自己12间接待客房,对2017年充满了更大的期望和希望,力争在5月份以前开始营业。对于二层房屋的投资来说老何觉得是他一辈子的心血,也是他几十年来最大的债务,也是他从来都不敢想的奢望,他期待着2017年能给他的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新的变化。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二

李向阳,今年33岁,家住固关镇固关街村四组,全家5口人。李向阳2013年退伍后很长时间他都不知道如何创业,一直在家务农,父母年龄大,身体不好,儿子前两年患病花费十几万元,至今未还清借款,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一家人虽然勤劳能干,但由于没有致富的路子,又没有资金来源,全家只能靠李向阳一人在本地打零工维持生活。

今年,脱贫攻坚全面打响,镇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了一部分特别需要帮扶的困难户,李向阳家也被精准识别为脱贫对象。4月初,镇上的帮扶干部就来到李向阳家中,与他结对子、交朋友,在询问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帮扶干部分析出他家经济来源单一,没有致富产业,发展资金缺乏成为了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产业发展上想办法。

打消顾虑,积极发展脱贫产业

针对李向阳家实际情况,镇上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家沟通交流做工作,从思想上激发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鼓励他大胆干。凭着自己当兵多年的那种精神信念,按照“菜单式”脱贫项目,李向阳与家里人沟通协商,逐项分析,最终决定新建养殖小区一处,发展养殖奶山羊的脱贫致富项目。村组干部得到这一消息,决心大力支持李向阳的产业发展,给全村贫困户带个好头、做好示范,为其腾退集体土地0.5亩,用于养殖小区建设。地方有了,资金又成了问题。镇上帮扶干部带着李向阳,大清早就到来镇信用社,为其协调办理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最终享受到了5万元的资金扶持。地方和资金问题解决了,很快,李向阳的奶山羊养殖小区建成了,大小奶山羊发展到了60余只。自从认准了这个致富路子以后,李向阳一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他们总是在羊舍奔波忙碌,晴天赶坡放养,雨天在圈舍里集中喂养,经过一家人的悉心照管,奶山羊一茬一茬茁壮成长,

任劳任怨,科学管理增加收入

李向阳深知,买羊不难,但要养好并不容易,既要科学饲养,又要有实干精神,为此,他积极联系镇帮扶干部邀请镇兽医站技术员专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平时,李向阳也经常去羊舍里转,清理圈舍卫生,整理圈舍杂物,查看奶山羊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草饲料的搭配还是养殖设施的运行,每个细节都不放松,饲养的山羊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死亡现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向阳用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在奶山羊养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益。今年9月份,他根据市场情况,出售成年奶山羊12只,实现收入9500元。有了收入上的改观,加上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发展产业来脱贫致富的信心。

勤于服务,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在自己脱贫产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李向阳并未就此满足,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须在自己富的同时,带动和帮助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发展”。因此,他将学到的养殖知识结合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学的养羊技术,在贫困户圈舍、在自家养殖小区、在家里随时随地向其他村民传授养殖科技知识、各种常见病防治技术,向村民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养殖业。通过他对群众正确引导,全村今年新增贫困户养羊大户9户,户均养殖奶山羊23只,新增贫困户养牛大户6户,户均养殖肉牛4头,带动了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的自觉性。全村脱贫攻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现在,李向阳已成了全村畜牧养殖户的主心骨,农户有什么问题都愿向他请教,而他也总是毫不保留地教会别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他把自己的知识、技术奉献给了全村贫困户,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老百姓们的高度赞誉。他说:正是党的脱贫攻坚的政策让我们家踏上了脱贫致富路,我还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带领大家过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三

走进岚县东村镇东阳涧村有珍油松种植基地,一排排油松翠绿喜人,40余名工人正在忙着起苗、装车,其中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满头大汗却一言不发,他就是“岚县名人”于有珍。正是这个平凡的男子,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直面挫折不气馁

于有珍是岚县东村镇东阳涧人,今年48岁,患先天性耳聋,妻子智力残疾,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难,被县里确定为精准贫困户。

于有珍先天残疾,从懂事开始,幼小的心灵备受贫穷和疾病的折磨。受家庭条件和身体原因的影响,他没有上学,从小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勤劳坚韧的品格。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于有珍娶了一位智力残疾的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二人直面挫折,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感人事迹,在岚县一时传为佳话。

迎难而上不等靠

女儿的出生给于有珍一家带来无比的喜悦,同时也给他们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于有珍夫妇一年到头在地里辛苦操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无法摆脱贫困的影子。期间,县里给他们享受了低保政策,让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温暖的同时,于有珍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为增加收入,于有珍一边种地一边跟着本村的泥瓦匠当“小工”,从和泥、搬砖一类的粗活、重活做起。他克服言语困难,认真观察记忆大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大家休息时,他就在一旁琢磨练习。看到这个年轻人的“非常”举动,师傅们也十分乐意向他传授技艺。在大家的帮助下,于有珍学会了泥瓦工技术,开始承揽一些小工程。随着岚县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他的“工程”越做越多,解决了一家的温饱问题。于有珍自己没有上学留下遗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补偿,克服一切困难让两个孩子上学读书。(牛耘 牛宇钊)

脱贫路上不停步

一个残疾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但于有珍并没有停下脱贫致富的步伐。乘着县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东风,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于有珍创办起自己的6亩油松基地。有了帮扶单位和对口帮扶人,他的信心更足了。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于有珍在种植油松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他虚心向身边技术人员请教,让孩子帮忙上网学习咨询,不断解决种植中的技术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于有珍的油松品质好,市场行情也不错,近年来他靠油松获利3万余元,致富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同时,两个孩子也没有辜负于有珍夫妻的培养,女儿于2012年考上山西医科大学,儿子大专毕业后在太原从事装修行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他现在就是岚县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每做一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时,我们就拿于有珍的故事给他讲……”岚县东村镇党委书记自豪地说。

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于有珍的脱贫致富之路会更加平坦宽广,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幸福。

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四

2017年4月,团县委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十大脱贫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单位推荐、逐级评选、征求意见、实地考察、审核把关、网络投票、组织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了令凯群等10名同志为武山县第二届”脱贫致富带头人”,5月2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8周年暨建团95周年大会上,为他们授予”脱贫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为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创业致富精神,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在全县营造勤劳致富光荣的舆论氛围,从5月9日起依次在武山青年对”十大脱贫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进行系列报道,集中宣传他们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为民情怀和精神风貌,进一步促使全县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为建设美丽武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令凯群,男,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武山县城关镇令川村青年农民。2010年从上海广电学校毕业,到上海工作。2013年底后回家创业。注册天水盛凯建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加工各类铝合金门窗,及建材销售等业务。

现年31岁的他,一边从事着建材生意,一边又是令川村村主任。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三年时间,天水盛凯建材有限公司在武山县铝合金门窗这一块成为行业佼佼者。

最开始决定开创公司的时候的时候,村里的人们都很不看好,成本高、销路窄、经济效益差,连自己的父亲都担心,反对我创业,本来就没有什么积蓄,东挪西凑的几万元钱,要是再亏了,不仅不能有收益,还会欠一堆债务。但他坚信一定能成功。但最初的两年,由于缺乏销路,缺乏市场经济观念,收益并不好,还欠了不少债务。陷入困境中的他并没有退缩,他积极的想点子、找出路,在城关镇党委的帮助和指导下,改变思路,开始承包新农村工程。在我的带动下,很多村民甚至邻近村的村民也开始在我的公司打工,增加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不少青年村民也开始努力辟蹊径、拓路子创业致富。

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的人。日子越过越好后,他主动积极参加镇村各项活动,至今,从文书到村主任,在工作中,一直本着吃苦耐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对待村民,总是热心诚恳,同时遇到困难,也总是积极伸出援手。一直以来,与村民相处甚是融洽,深得村民信任,被大家当作知心人,贴心人,谁碰到困难都愿意找他倾诉,帮忙解决。一直勤勤恳恳的为村务工作默默奉献,获得了“武山县道德模范”的称号。

2024年农村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2024年关于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