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整改方案 > 正文

关于六个精准全文深度解读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六个精准解读一

扶贫开发关系到中国数千万人民的福祉,关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时说过,“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从“六个精准”的角度,解读“精准扶贫”。

我国对世界扶贫工作贡献巨大

我国对世界扶贫的贡献巨大,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我们如果能解决贫困问题,实际上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全世界人类的贡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健说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减贫事业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按照2300块钱的标准,从1978年到,我们的贫困人口从7亿7039万,减少到7017万,减少了7亿多人,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世界银行曾经说,几十年全球减贫成绩的70%来自于中国。

中国特色的扶贫路是“一个充分、两个坚持、三个结合”,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在党的领导下,几十年如一日朝着一个消除贫困的目标努力。“两个坚持”,第一是坚持以经济增长为带动力量,不断地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第二是坚持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三个结合”是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和贫困群体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特惠性政策和普惠性政策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

五阶段锁定“精准扶贫”

我国扶贫工作的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198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土地制度、市场制度和就业制度改革。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吃饱饭、穿暖衣。1982年专门成立“三西”扶贫开发计划,“三西”指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定西地区、河西走廊地区。

第二个阶段是1986年至1993年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年,成立国务院扶贫开发办,解决全国贫困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1994年到2000年,国家用7年的时间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全国2000余个县中,确定其中592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在27个省。

第四个阶段是2001年到2010年的整村推进阶段,把592个贫困县进一步细化,确定14.8万个贫困村,重点是解决贫困村的问题。

第五个阶段是2011年至2020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同志为首的*对于扶贫工作,尤其突出“精准”二字,这十年的发展纲要是贫困对象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医疗、住房)。精确地找出贫困户,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六个精准”助贫困县全部脱帽

*同志提出扶贫“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

“六个精准”体现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实现措施,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除了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和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医疗、住房)外,还要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包括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救济等,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精准扶贫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产业扶贫,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我们按有7000万贫困人口来看,用这个措施,可以使3000万贫困人口脱贫。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如果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便要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可以使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三是在不破坏生态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转业使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四是开展教育扶贫,包括贫困孩子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年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五是将医疗卫生保健各项措施跟上去。六是对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谋生手段的贫困人口,用社保兜底的方式,使2000万贫困人口脱贫。共计脱贫7000万人口。

监督机制杜绝“假脱贫”

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被审计的19个县普遍存在着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还有将扶贫资金用于请客送礼、搞形象工程的问题。在的审计中,依然发现了这些问题。

在10月,广西马山县违规认定了3119名扶贫对象。其中,343名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购买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3119名扶贫对象中,仅有61人符合贫困标准,可是他们在建档立卡时被确定为贫困户,这是一种虚假现象。,马山县将人均纯收入不到国家脱贫标准的608户、2272人认定为脱贫,虚报的部分占到脱贫任务的9%。

对于把非贫困户认定为贫困户的“假脱贫”现象,应当做到群众评议贫困户,有第三方评估。贫困村一定要外派一个第一党支部书记,派一个扶贫工作队去,解决贫困基层力量不足、能力水平不够的问题。在贫困资金使用中存在扶不准、挪用漏出、还有部分贪污腐败的问题,这些关乎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如何使用得当,社会如何监督的问题,应当建立第三方监督、发布公告公示等。

六个精准解读二

*6月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提出,为精准扶贫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这一基本要求指引下,国家扶贫治理能力大为提高,农村脱贫成效十分显著。但是,截至,全国仍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形势依然严峻。要在2020年前如期消灭绝对贫困,需要我们切实贯彻落实六个精准的扶贫工作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脱贫成效。

扶持对象精准。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当前,在贫困识别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现象,表现为建档立卡名额在分配和使用上的“两层皮”。一方面,建档立卡名额的分配方法是国家统计局依据2855元的收入标准,估计出各省和县的贫困发生率,按10%的上浮比例逐级向下分配的。另一方面,名额分配到村后,由于村级行政单位缺乏农户收入数据,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建档立卡名额只能采用民主评议的方法配置使用。建档立卡名额分配的收入标准与建档立卡名额使用的民主评议存在“两层皮”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贫困识别偏误。对此,应尽快探索科学的建档立卡方式,如采用多维贫困标准取代收入标准来分配建档立卡名额,或采用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识别方法确定扶持对象,切实提高贫困识别的精准度。

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长期以来,由于涉农资金无法整合而导致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不符合实际等现象层出不穷,扶贫项目的安排不够精准。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4月针对这一问题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提出要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并将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这对解决“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问题提供了政策基础。但是,下放权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资金监管,应探索扶贫资金整合和项目审计之间的平衡关系,及时建立完善在扶贫资金整合使用条件下的项目审计工作机制,划清资金整合和资金挪用的界限,使基层政府消除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措施到户精准。根据《国务院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贫困户要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实现措施到户精准。在扶贫实践中,一些地方在推进到户扶贫措施时,存在过于看重生产环节的措施到户,而忽视市场环节的措施到户,导致脱贫成效不稳,返贫现象严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迥异,发展水平相差悬殊,扶贫措施到户在推进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对于贫困发生率已经较低、贫困人口零散分布、自然地理条件较好的地区,应严格贯彻措施到户,一户一策解决贫困问题。对于贫困状况严重、存在大面积连片贫困、自然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应在找准贫困户致贫的个性和共性原因基础上,集中力量实施片区开发,着力建立脱贫产业的支撑体系,健全特色产品的市场渠道,改善阻碍区域发展的生产生活条件。

因村派人精准。为了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各地都在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了解当地实际并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干部到农村基层担任第一书记。然而,对于第一书记的职能定位,一些地方并未能准确把握。第一书记不应只是带着资金项目下乡的载体,而应是充当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一扶贫攻坚的战斗堡垒的基石,保障国家扶贫资源在基层能够实现有效分配使用。应探索将第一书记和村民自治两套机制相结合起来的制度安排,切实发挥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村社的良性治理秩序。

脱贫成效精准。扶贫的主体是政府,但是政府的外部干预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贫困户的稳定脱贫,要真正摆脱贫困,还需发挥出贫困群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扶贫工作中,应改变政府包办一切的工作方式,避免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着力提高贫困群体的参与性,避免使贫困户形成“等、靠、要”思想,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同时,作为一个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十分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和落后人群的存在也将会持续很长时间。扶贫既要着眼于2020年前消灭绝对贫困人口,也要放眼2020年之后对相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要提早进行规划,做好政策衔接,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充分做好与相对贫困进行长期斗争的持久战准备,巩固扶贫成效,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六个精准解读三

*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长期对扶贫开发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围绕破解我国扶贫开发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了以精准扶贫的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是我国扶贫开发重大理论创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既是当前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又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成功典范。学习理解*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应从6个数字入手。

“1”??一个标志性指标。当前我国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花如此大的气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这涉及的实质是扶贫开发的战略意义。*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此外,*还多次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等等。这些重要论述坚持共同富裕论,深化了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统一全党全社会对扶贫开发的认识、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2”??两个重中之重。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将扶贫开发摆在什么位置是一个现实问题。当前有的贫困地区仍然“唯GDP论”,对于扶贫开发喊得凶抓得松,有的贫困地区对下气力抓扶贫开发有顾虑,怕影响其他工作。对此,*在阜平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提出,“‘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这就是“两个重中之重”思想,这一思想对于贫困地区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三农”工作以及扶贫开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矛盾论在扶贫开发中的正确运用。贫困地区应该吃透“两个重中之重”思想实质,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心无旁骛、不折不扣的抓好这项工作。

“3”??三项制度。当前我国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光靠一时热情和响亮口号不行,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提出要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加大了扶贫开发制度供给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开发领导体制,出台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推进了我国扶贫开发制度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4”??四个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依靠谁?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时用“四个需要”给出了明确回答,“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需要各级扶贫主体组织推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真心帮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内因和外因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一论述坚持内外因辩证原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力论”最新集中表述。当前,一些贫困地区群众还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有的扶贫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社会力量还未充分动员起来扶贫,有效的扶贫机制方式还未完全确立,一定程度上影响脱贫进度。因此,要用“四个需要”思想不断提升扶贫开发动力,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5”??五个一批。贫困人口情况不清、致贫原因不明导致了帮扶措施不能精准发力、精准有效,这是我国减贫政策效应递减的重要根源。针对这种情况,2013年*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其后不断丰富发展。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和核心内容,其主要内涵包括“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术论”。“五个一批”具体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将数量巨大的贫困人口分解为不同类别,运用“五个一批”因类施策、因人施策,靶向治疗,大大提高了扶贫开发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6”??六个精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做到精准?*提出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覆盖了扶贫对象识别、帮扶和管理等各环节,用精准理念贯通了扶贫开发全流程,改革了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是当前我国扶贫开发的明确要求,又是具体目标,既是科学理念,又是有效方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

在*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我国减贫1600万人,减贫1200万人,减贫1442万人,打破了扶贫政策效应逐步递减规律,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贫困人口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落实“六个精准”全力脱贫攻坚

关于脱贫攻坚六个精准内容全文

关于高标准落实“六个精准”

2024年学习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10篇

六个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内容是什么意思(全文内容)

扶贫攻坚六个精准五个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