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询网 > 教学研究 > 正文

散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索(三)

更新时间:高考查询网

曾经靠着“竹棒”独立生活的盲母,为了一个孤儿放弃了居住十几年的小木棚,用所有的积蓄尽可能地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一个在小巷深处的家。她靠卖冰棍、帮洗被褥,独自养活并养大了女儿,她是无比自豪的??女儿成为“竹棒”(生活与精神支柱),会读书,有出息。当女儿去县城读书时,为了女儿的自尊虚荣,盲母独自默默地拄着“竹棒”来回城乡给女儿送了三年的给补。

笔者指导学生紧扣文眼,反复细读文章,深入体会母女情深,深度体验作者的感恩悔恨情感。曾经的“我”绝情地离母亲而去,却一直受着母亲的资助而不自知,为后文女儿对母亲的懊悔内疚之情埋下伏笔,并形成鲜明的情感对比。虽然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盲母亲如何独自一人默默地风雨无阻地摸索于乡间县城,但是“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依然诉说着苍老无助的盲母亲曾经的付出。文章透过“竹棒”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感激敬佩之情以及对曾经自己的凉薄市侩的无比愧疚后悔之情,文中更多的细节描写都可以看作是与文眼“竹棒”的相互呼应。

(二)写景散文:吟咏涵诵,感官体验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景类散文,以精准华丽的用词、整散长短的句式、生动形象的修辞,尤其适合朗读教学。笔者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诵形式,如配乐朗诵、画外音朗诵,独诵、对诵、集体诵,教师朗诵、学生朗诵、师生共读,等等。笔者常常指?学生用响亮的声音、清晰的语言、优美的体态,反复吟咏涵诵,细细品味语言,体会写景散文所描绘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体验写景散文带来的各种感官愉悦。

写景散文《雨的四季》语言精美,形象唯美,意境悠远。文章将语言美、图画美、声音美结合起来,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笔者在教学《雨的四季》时,重点设计了朗读环节,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咏,仔细咀嚼推敲散文语言生动传神的特点,深入揣摩挖掘散文语言的语境意义,从而深刻解读文本。

首先,读诗导入,引导学生跟随诗人去寻觅四季雨的不同色彩踪迹。接着,要求学生自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基调。然后,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课文。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同时循环播放四季雨的动态画面,四季雨在音乐和动画的配合下呈现出各种姿态。学生在听读时,要“找到文中最能表现情感的语句来把握情感基调”“找到文中相关语段分析四季雨的特点”。学生边听边把握并勾画重点文句,即文中对各种雨的描写,体会文字如何栩栩如生地将四季里“雨”的形象具体可感地表现出来。之后,指导学生借助画面,反复自主朗读,赏析文中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雨”的形象;带领学生齐声朗读“春雨”相关语段,师生共同研读,重点分析示例,并且指导学生与《春》中对春雨描写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两者在写作上的共同点,如贴切的比喻拟人、传神的动词、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等。最后,学生分段分组配乐朗读,研读重要语段,分别从特征、语句、修辞、写作角度、赏析等方面,提炼出“春雨:新鲜、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冬雨:自然、平静”的特点,感受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体会散文语言的精准性。

反复吟咏涵诵经典散文,学生通过口、眼、耳、心等器官获得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读出写景散文《雨的四季》的语言美(包括音韵、节奏),读出对文章的感知,读出作者意义和读者意义。学生将情感主观内化之后,对语言材料进行消化吸收,能唤起主动模仿的积极性。对此,笔者及时设计写作环节,收集串联了一组带着雨声的流动画面,模拟秋天雨中竹林的情境,播放配声配乐PPT,指导学生调动视觉、听觉仔细观察,模仿文中写春雨的手法,以“竹林听雨”为场景,对秋天竹林中雨的声音、雨的形态、雨的感觉进行细节描写,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学生们的当场作品,描写细致入微、朴素自然,真情流露,可圈可点,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积极调动了感官系统,在全方位地感知客观世界。

(三)民俗散文:情境唤醒,审美体验

散文情境教学强调的“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散文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联系起来,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示等来渲染,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感受并体会字里行间的优美旋律与情感气息,从而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境,由已知的到未知的、由熟悉的到陌生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深入地理解文章。[2]这种“情境唤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满足学生对美的精神追求,不失为民俗类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安排了四篇民俗散文,引发了学生对古老民俗的无限遐想:《端午的鸭蛋》??小小咸蛋里童年的滋味蕴藏着对故乡的热爱;《云南歌会》??赞美之情洋溢于三个唱歌情景的生动描摹;《吆喝》??旧时北京大街小巷的吆喝声引发了思乡之情;《世俗奇人》??窥见了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让在现代文明中成长的学生得到了古老传统的熏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相应情境,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民风民俗,从而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超凡魅力,体味热爱祖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这一单元时,笔者充分利用“情境”来“唤醒”作者记忆的画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深入了解的兴趣,引发对民俗民风的审美体验。在教《吆喝》时,笔者动员学生寻找历史材料,结合老北京悠悠的吆喝声和旧时街面各种市井场景画面,设计制作成声图结合的幻灯片,并在课堂播放,感受吆喝声中的北京味儿。这种情感的审美体验可以促进没有相关生活体验的当代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深入理解。在《云南的歌会》的教学中,笔者选取了系列电视散文《古寨悠悠情幽幽》中的一些片段,进行串联拼接,重新编辑组合而成符合文章内容的视频,以此模拟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云南山寨歌会的胜景展示,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古老的传统习俗与风情。《端午的鸭蛋》的文字于平淡中寄寓深情,笔者收集各种咸鸭蛋的逼真画面,让学生现场品尝高邮咸鸭蛋,从色、香、味、形进行比较,然后播放视频展现高邮咸鸭蛋的传统制作工艺流程,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相关语段,在体验了真实或相似的情境之后,体会文章朴素文字背后的审美意义。在教学《世俗奇人》时,笔者则直接选取相关民间艺人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动态画面时结合文章的表述,体会白描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于散文文体特征的学习活动设置

论靳以建国后的散文创作

我的青春我的梦的优秀散文

关于最新残酷的爱散文

最新爱使我坚强散文

最新我理解了妈妈的爱散文

散文集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00字

关于散文简短优美句子摘抄,描写散文简短优美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