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新成都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
成都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一
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了范锐平同志代表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大会批准这个报告。
报告确定的“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创新发展,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奋斗”主题,贯彻中央精神,体现省委要求,符合成都实际,顺应全市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报告*,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治蜀兴川总体部署和对成都工作的总体要求,为立足新的起点实现城市永续健康发展、奋力开创治蓉兴蓉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始终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同志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主动在发展理念、发展思想、发展战略上向*对表看齐,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成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报告具有鲜明的坚定性,始终坚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不动摇,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现代市场规律和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全面回答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课题。报告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重视以市民需求为根本取向、以市民满意为根本标准,推动城市争先进位与人民生活品质改进提升相得益彰,全面提升市民的获得感。报告具有鲜明的连续性,始终坚持从确保成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历届市委探索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成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大会充分肯定十二届市委的工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以*同志的*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勇担历史使命,抢抓战略机遇,砥砺奋进、接续奋斗,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双向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市现代治理迈出新步伐,政治生态发生明显变化,顺利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成都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为成都今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来探索实践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对成都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继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大会要求,必须*,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成都工作,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省委 “三大发展战略”和对成都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遵循规律,稳中求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而奋斗。大会指出,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五年努力,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全方位变革发展方式、全方位完善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引领和推动成都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大会指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要围绕大局精准定位,保持定力科学作为,努力建设宜业宜居之城、创新创业之都,切实增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支撑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辐射力和集聚力,不断开创成都发展新境界。
成都市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心得体会二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作出‘中优’的重大决策,站位高远、契合实际,是指导中心城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青羊区委书记戴志勇表示,青羊区将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理解“中优”决策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主要任务,紧紧围绕“三降两提”,主动担责、精准施策,通过“优规划、优产业、优设施、优队伍”,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让青羊更宜居更宜业。
做优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兼顾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产业规划,对区域规划、专项规划进行优化完善,规划建设中央金融商务、天府少城文创科技等“六大功能区”,引导高素质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人才向功能区集聚。
做优城市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突出产业、区域“两个定位”。产业定位上,构建壮大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金融服务、文博旅游、商务商贸、科技服务为主导,新兴产业为引领的“1+4+N”服务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研发设计、财务结算、物流配送为主导环节的2.5产业。区域定位上,突出青羊“源城”和“新城”两大区域,构建“两带、两城、六区”的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聚焦业态、载体、服务“三个优化”,不断提升楼宇经济、智慧政务、人才关怀、社会治理“四个服务”水平。
建优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品质。着眼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新建39个学校、医院等公建配套和百仁公园等3个生态项目;先期实施对15条背街小巷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提档升级;启动11个小游园、微绿地和3个片区约24.5公里绿道建设;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准构建管理体制、精准落实管理标准,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
建优干部队伍,强化发展保障。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业务能力培训、科学选优干部、一线工作历练,巩固深化项目剖析会、对标管理专题会成果,锤炼干部作风,着力培养锻造一支政治强、懂城市、会经济、善管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